天字十六 响马井36(1 / 2)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下兴亡,最苦的永远是大众,话说在王莽篡汉之时,搞得天下秩序大乱,原本的社会阶层被他差点打破了,最后天命之子刘秀出世,消灭了新朝。重新建立了国家,史称后汉。

当时百姓信仰被破,百姓为了生活,民间兴起一个自发的组织来,绿林军。这些都是被迫反抗的好汉,贫民,没有贵族身份,这些人助刘秀坐天下有功,分封天下功臣之时,这些人没有办法一一封赏,一是出身,二是人数太多。于是朝廷承认了民间绿林好汉们的地位,便有了武林。从此有了武林与朝堂共治天下的开端。

武林好汉多以义气和拳头为尊,人数众多,是民间一股强大的力量,甚至经常影响到朝堂。历代皇帝都想收复绿林为自己所用,但是和平时期绿林都是普通的百姓,做什么的都有。但是一旦朝堂崩坏,天下大乱,绿林就会迅速崛起,割据山林求生。如果平时下大力度统治,得不偿失,关键时刻又不好一下子手归自己所用。

于是便推选武林盟主,结果盟主也不管用,权力大了控制不了,能力不够的乱世也没有号召力。于是后世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武林的传奇故事来。

绿林有绿林的规矩,绿林本就是苦难社会百姓寻求的一线生机,易子而食的社会,也没有什么强烈的道德观念,除了拳头为大外,只有一些简单的约束。有同道的黑话,劫道前要发响箭打招呼,骑马抢劫要带铃铛做提醒。大概意思是我们得照顾自己人,懂黑话的就给面子放一马。外人也只是求财,一般不图命。不识相的就可以打杀。知道我们来了知道躲的躲起来,躲不好的我们就不客气了,明着反抗的更要杀,打不过的也可以加入。有些人习惯这种生活,无论乱世盛世,抢他娘的就完了。所以老百姓称他们为土匪。一般作案都是快马长刀,马队一响,就是土匪来了,因此也称响马。

著名的隋末唐初十八路反王都是响马出身。今天我们讲的跟他们无关,讲的是响马镇的故事。

且说这响马镇,临山近水,不是镇上住的人都是响马出身,是这个地方地处特殊要道,经常被响马抢。官府大队驻扎不合适,人少了容易被砍死,所以大多时候是三不管地带。响马死了,家属没地方去都会在这些地方苟活,有些人厌倦了退出江湖,退休以后没有地方去,也会隐居在这里。这里虽然不是什么富裕的地方,百姓肯定也能糊口。

这种地方的百姓跟野民差不多,响马饿急了会来抢粮食,官兵剿匪会来借人头,好在一般没人敢来收税。百姓自有逃生的通道,死了也只能埋怨命苦,怪不得别人。这种地方的也是响马的出生地,响马的后代长大后,为了躲避苦难,入世做官的可能性很小,大多时候为了生计,也去做一些无本生意。

响马镇有四村,分别是,南河村,北河村,东山村,西山村。水井四口,每村一口,老百姓称作响马井。据说是响马跟官兵在此作战修整时留下的饮水井。现在便宜了当地百姓,吃水不挖井人,于是响马井就成了当地响马做好事的传说。

响马镇的居民最近的生活非常惬意,为什么,因为他们受到了响马大盗的保护,最近不光周边的土匪不敢来了,来了也是和村民拿物质交换,一旦明抢就会倒霉,抢的物质没了不说,自家还要赔一些东西过去。官府更不敢来了,他们不找小兵的麻烦,大官们谁敢下令,谁家倒霉。就连侍郎的闺女都被糟蹋了,吓得再也没有人来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触霉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