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污自保(2 / 2)

“随你怎么说吧!”

“二公子,二公子...”这边二人正说着话,李家的家丁满头大汗的赶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对李世民说:“二公子,国公爷...他...”

“父亲怎么了?又喝酒喝多了?”

“不...不是。公子可还记得前些日子国公爷受人之托提拔了一名校慰?。”

“记得,那校慰的舅舅是县令,说是与父亲是旧识,托父亲为他外甥在军中谋个差事。”

“今日那校慰和县令来拜见国公爷,国公爷设宴招待。本来大家也有说有笑的,谁知国公爷喝了些酒便严肃起来,竟说他们托他办事却不备厚礼相谢,不把唐国公放在眼里,要打校慰二十军棍,那县令害怕了,说回去备厚礼。国公爷竟不依不饶,还把人家扣在府里。少夫人看着着急,不敢相劝。派我来请二公子快回府劝劝国公爷。”

唐国公李渊原配夫人窦氏育有四子一女,女儿三娘已出阁。长子李建成被立为世子,李渊担任军职以来,命其留在都城长安。第三子李元霸和第四子李元吉年龄尚幼,与其他子女一并留在长安。李渊身边只带着第二子李世民。

李世民并没有着急回家,只打发家丁先走,说自己随后就回去。然后李世民拿着弓箭又瞄着靶射起了箭,连射好几下,竟还意犹未尽。“你怎么还不回家?你不着急吗?”长孙无忌觉得有点奇怪,以前只要是听说家里有事,不管什么事,李世民早就骑着快马回家了。

“不妨事。”李世民又从箭筒里取了一支箭。

李世民不紧不慢的态度反而引起了长孙无忌的好奇心,于是问道“你家里出这样的事了你怎么好像一点也不担心?我妹妹一向稳重,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派人来打扰你的。”

李世民含笑道:“你放心,我们全家都很喜欢你妹妹,我更不会怠慢她。”

“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知道,我心里有数。走,咱们再骑马去。”长孙无忌又被李世民拉着不情不愿地上了马...

长孙氏在房中来回踱步,在她的印象中,为人豁达从来都是施恩不图报的公公今天这是怎么了?难道仅仅是因为饮酒了?他以前即便是饮酒了也还分得清是非黑白呀...这要是传出去外面该会怎么议论唐国公...世民怎么还不回来,他怎么也不分轻重缓急呢...

长孙氏显然不知道公公这是有意为之,李世民也是故意拖着好让县令的家人在府外求助,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长孙氏在家只能干着急,只派管家去安抚在门外求饶的县令家丁。管家只说唐国公喝醉酒了,等酒醒自然会送县令回家请对方回家等消息。奈何对方怎么都不肯走,结果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无论管家怎样安抚,对方都无动于衷。就在管家说得口干舌燥的时候,李世民从围观的人群中穿过来,管家就像看见了救星一样赶紧过去向二公子汇报。李世民说了一句“知道了”就进门了。不一会儿,李世民陪着县令和校慰出来了,二人对李世民感激不尽,并承诺回去一定备厚礼献给唐国公,李世民并未拒绝反而道谢。

李世民送走了县令和校慰,府中总算安静了下来。长孙氏终于松了一口气,但公公和世民今日所为确实令她不解。平心而论,李家父子绝不是这样的人,他们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若非如此,只怕当年长孙氏的父亲也不会同意与之结亲。“父亲平日里慷慨仗义,即使与人恩惠也从不收人财物,今何至于此?”长孙氏问道。

“父亲被陛下猜忌,不得不自污其身以自保...”李世民并不打算隐瞒妻子,将实情告诉了长孙氏。

“原来如此。也难为父亲了。”长孙氏忧心公公的处境,不禁叹了口气,感慨世事难料。

“父亲是真的害怕了,他前些天给陛下进献了好多珍宝。还让我今天去外面寻些上等的鹰犬,要和家里那几匹西域烈马一起献给陛下。”

“原来是寻鹰犬了,找到了么?我以为你是在故意拖延呢。”

李世民低头一笑,道:“也有拖延的意思吧。我可是费了好大功夫花了大价钱才买下的鹰和犬,希望陛下能喜欢。”

...

看着李渊献上的珍宝、鹰犬和烈马,杨广十分满意,挑了一件上古玉器拿在手中把玩着,说道:“这东西好是其次,主要是李渊的态度让朕很欣慰,他知道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陛下,李渊自然明白,这么好的东西只有陛下才能享有,他怎么配有这么好的东西。”宇文化及一脸谄媚,躬身说道。

杨广满意的笑了笑,突然想起了什么事,便问宇文化及:“这天越来越热了,朕前些天就跟你说朕要去汾阳宫避暑,让你准备,准备得怎么样了?”

杨广的吩咐宇文化及是从来不会有丝毫怠慢的,于是道“回陛下,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陛下随时都可以出发。”

“再传朕旨意,让李渊去河东任抚慰使,给朕把那些作乱的流寇剿灭了。朕还要巡视边塞,别让流寇给搅了。”杨广放下手中的上古玉器,又拿起了一件翡翠酒盅把玩着。

宇文化及没想到杨广会把李渊调到河东那样的好地方,支支吾吾道:“陛下...这...这么快就放过李渊了?”

“朕说了要放过他了么?”

“那...臣继续派人盯着他?”

“这还用问吗?你继续给朕看好了。”

杨广带着后妃、宫女、大臣大张旗鼓地从东都洛阳出发,一路北上至汾阳宫。吃喝玩乐享受够了,杨广决定去长城巡视边塞,给突厥人以震慑。殊不知,一场危机正在悄悄临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