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心莫测(2 / 2)

“那我就开门见山了。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唐公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我便是来为唐公当说客,请将军归顺大唐。”

徐世绩猜到魏徵会这么说,但无论如何能依靠大唐算是一条出路,于是说道:“承蒙唐公厚爱,我理当为大唐效力。只是...”

“将军有何顾虑不妨直说。”

“黎阳等地终究是魏公属地,我若归唐,这里的军民土地也应归唐,如此我便是借旧主的失败得利,非君子所为...”

“这有何难,将军只需写信告诉李密,请他亲自将属地献给陛下...”

“不瞒先生,我正有此意。只是还请先生告知唐公,以免唐公误会。”

李渊看到魏徵的书信,直言徐世绩乃纯臣。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又加授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并被赐姓李氏,“附宗正属籍”。徐世绩自此改名李世绩。如此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这片领地,李渊很高兴,便留下裴寂在宫中宴饮。

一日,李渊闲聊时说起了要给李元吉恢复官职的想法。裴寂立刻说道:“陛下仁厚,想必齐王也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陛下与齐王父子连心,陛下若赦免齐王,齐王定会感恩戴德,尽全力坚守太原,为陛下分忧。”

刘文静则认为李元吉难当大任,还需要历练,于是说道:“齐王骁勇善战自不在话下,但晋阳乃陛下起兵之地,突厥与刘武周始终对晋阳虎视眈眈,以齐王之力恐难以与之抗衡。因此,臣以为应另派他人镇守晋阳。至于齐王,陛下可以恢复官职,但不应该让他守晋阳了。”

李渊本来觉得刘文静的话也有道理,但他还未开口裴寂就抢先说道:“自晋阳起事以来,齐王一直坚守晋阳,陛下才能入主长安没有后顾之忧。臣认为让齐王继续镇守晋阳没有不妥。”

刘文静继续说道:“如果齐王有和秦王一样的将帅之才,陛下完全可以放心地把太原交给齐王。但齐王先前所作所为大家有目共睹,臣觉得齐王还需历练,陛下不应该这么快就让齐王官复原职。”

裴寂瞪了一眼刘文静,说道:“你怎么知道齐王没有和秦王一样的将帅之才呢?再说之前齐王的事皇上都不追究了你还揪着不放。”

刘文静顿时很恼火,他指着裴寂说道:“我这并非揪着不放,事实如此,陛下自会公平决断。”

裴寂说道:“齐王与秦王都是藩王,陛下理应一视同仁,自然要给同样的机会,这才是公正。”

刘文静更加恼火了,说道:“有过就不该罚吗?”

...

二人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服对方,竟然在李渊面前吵起来了。李渊说话二人竟然谁都不理,李渊甚是愤怒,直到将手中的茶盅扔在地上二人才回过神来停止了争吵。李渊说道:“枉你二人如今位至宰相,竟能在朕的面前吵得不可开交,这成何体统。传出去了还不让人笑话。今天就到这里你们退下吧。”

刘文静认为虽然一直与裴寂是好友,但裴寂生性懦弱,惯会曲意逢迎攀接高贵,所以李渊想赦免李元吉时,裴寂立刻就表示赞同,对自己的意见一律反驳。殊不知裴寂早已对刘文静产生嫉妒之心。刘文静出使突厥功劳不小,镇守潼关招降屈突通更是功不可没。擅自出兵打了败仗都能将功折罪,背后还有秦王的支持。裴寂担心早晚有一天刘文静会超过自己,所以他一定要紧跟着李渊,哪怕李渊说的话是错的,他也要跟着说。

然而,李渊与裴寂的关系更亲近一些,裴寂说什么李渊都愿意相信,李渊有事情总是先和裴寂商量,对裴寂是言听计从。李渊经常留裴寂在宫中同吃同住,临朝时总是和裴寂坐在一起。刘文静曾对李渊说道:“尊卑有别,陛下贵为天子,应当与朝臣保持距离,以免天下人议论。”

李渊道:“我虽为天子,但昔日的好友如何能忘,肇仁无须在意。”

刘文静一时无语。

在李渊眼中,裴寂是至交好友,刘文静只是普通朝臣。

翌日,李渊单独召见了裴寂。裴寂更是趁机抹黑刘文静,与李渊说刘文静眼中只有秦王,当日渡河入关时,刘文静便说秦王乃汉高祖一般的人物。毕竟秦王上面还有太子,刘文静连太子都不放在眼里,早晚有一日刘文静会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的。李渊以为裴寂说的是气话,但细想觉得也不无道理。晋阳起兵乃至后面的进军路线是刘文静提出的,刘文静确实很有才华,而且刘文静对秦王赞赏有加,对太子乃至齐王并无半句夸赞。攻打薛举失败要处死刘文静时秦王竭力要保刘文静。在刘文静的眼中好像秦王才是皇帝...

几日后,李渊下旨恢复李元吉的一切官职,命李元吉全力镇守晋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