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帮忙41(2 / 2)

随后吴南海带着马钱祖他们去农场劳作。

到澳洲的这四周多的时间,吴南海带着农业委员会的人不仅完成了简易牧场的建设,还用现代的农机开垦出了一万多亩的农田。

他们规划其中的五千亩用来种植小麦和大麦,两千亩用来种植玉米,两千亩种土豆,剩下的一千亩种植棉花。

虽然刚刚砍伐森林得到的土地比较肥沃,但这一大片的农田还是要施肥的,田中没有预埋灌溉用的管道没法实现智能化和机械化的操作。

开垦出的这一万亩的田,全部都是用旋耕机将砍伐过后的林地粗略的耕了一遍。

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农田还要在田垄间挖掘沟渠。

虽说有挖沟机这种机械,但是田太多了,农业组从现代带过来的挖沟机只有二十多台。

吴南海准备抢种一季小麦、玉米和土豆。

因此需要人手帮忙,在别人开挖沟机的同时,开着播种机往田里播种。

这么多的农田,短暂的时间内机器也是忙不过来的。

最后还要由人顶上去,才能确保在农时内将种子全部播种下去。

吴南海把马钱祖带过来支援的人分成一些小组,分别去挖沟、播种、撒肥、浇水什么的。

马钱祖和吴南海在同一块田地里干活,边干活边在交流着一些农业上的情况。

马钱祖问道:“吴总!一次性开拓了这么多的农田。你们的肥料和农药够吗?”

此时吴南海开着挖沟机正和马钱祖并排行驶说道:“这事还请委员长放心!我们从现代带了二十万吨的氮磷钾肥,农药也多的很,至少保证未来两年的农业生产是没问题的。”

然后马钱祖又关心的问道:“这一茬有从现代带来的农业良种可用。关键是下一代呢?你打算怎么育种?”

对于这件事吴南海也有点担心,要知道现代农作物之所以产量高,育种也是很重要的。

他颇为忧虑的说道:“这个得建设部门给点力,早日把农业实验室的所需的硬件基础设施建成。没有稳定的电力、干净的水源,生物实验的设备用不了,很多实验就没法开展。”

吴南海已经预留了一部分现代种子,打算等主要的基建项目完工后就把实验室的设备从船上搬下来。

然后在农场附近重新开一片田,装门用来作育种的试验田。

以后的农场具体农活交给明朝移民们去做,他们只需要日常指导下田间管理,不用再一直自己亲自下田忙碌。

多余的时间,吴南海和他带来的现代学生全部专心的搞育种研究。

本来吴南海穿越前在大学的农学院当老师时候也是从事植物育种这方面的工作。

只不过搞农业育种这行的多多少也会涉及到一些田间管理,所以种田这事他也懂一点。

现在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啥都缺,他也是没办法,才自己亲自下地干农活的。

“嗯!吴总说的何尝不是我心中所担心的呢?那么多工业部门都等着运行呢!就等这第一批土著培训毕业了。”

马钱祖其实和吴南海一个心思,他心中一直都非常有紧迫感。

按照执委会制定的规划:第一个五年时间内,从现代带过来的各类生产线全部都能实现满负荷生产,并自主量产穿越众自己研发的原动机、机械与化工设备等。

兰芳首都人口要过二十万,同时在北澳、东澳、南澳建成定居点。

只不过现在干着急也不能解决问题不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