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捕鱼归来(一)42(1 / 2)

南洋海域,远洋捕鱼公司的三艘捕鱼船捕鱼,正从各个方向回归巴城。

这一次出海捕鱼他们是满载而归,每艘船的船舱中都冷冻着一千多吨的各种各样的鱼获。

与大部分人想象的不一样,并不是有海的地方就有鱼。

就和陆地上并不是每个区域都适合人居住一样,海里也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鱼类生存。

大家对有海就有鱼的映象那是来源于靠近陆地的近海海域,海岸附近因为食物资源丰富确实是鱼类资源富集的地方。

近海海域对鱼类来说就像人类的城市一样。

沿海是大陆架的一部分,陆地上的河川带来大量的无机盐类,造成了大陆架的海底沉淀了很多营养物质,这种地方对鱼群来说是天然的生存繁衍宝地。

再一个就是海岸附近会有很多小型的岛礁,例如澳洲的大堡礁就属于这种情况,这种地方的渔业资源也是相当丰富。

南洋附近没有大渔场。

世界四大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和秘鲁渔场,一个都不在南洋和澳洲附近。

大渔场形成的成因一般有两个。一种是位于寒流和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使得水的环境发生变化。

所以鱼类不敢贸然向前,于是在交汇处聚集,并且寒暖流交汇使得海水搅动,底层的营养物质都跑到表层,成为鱼群的饵料。

比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三个都是位于寒暖流交汇。

另一种成因是受到上升流的影响。比如秘鲁渔场是由于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岸边吹向太平洋。

所以岸边海水不断减少,底层的海水便上来补充,同时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成为鱼群的饵料。

就如同陆地上一样,海里面也是有丰富的食物的地方才会有大量的鱼群存在。

大航海时代远洋航行要是沿着大陆架航行那还可能还会有鱼吃,郑和下西洋就是沿着大陆架航行,一路还可以岸上补给,所以水手得坏血病的少。

如果是航行在大洋中间,以当时的技术是无法捕鱼的,只能吃不易腐败的食品。

以上这些,也是大航海时代的水手为什么在远洋航行时吃不到新鲜鱼,来补充维生素C,预防坏血病的原因。

即使是有现代技术的捕渔船,在大渔场捕鱼也能大大加快捕鱼的效率。这就和花同样的时间挖贫矿和富矿一样,两者之间的效率差距很大。

孙立福从现代带过来的渔船都是一千五百多吨的中大型远洋渔船,从巴城远渡重洋去这些世界上的大渔场自然是没有问题。

关键是他们不想跑这么远。

远洋航行那么久,对普通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很好的体验。

你总要体会在海上漂泊的孤独,而人又天然是一种群居动物。

南洋的各个岛屿间因为都是在大陆架附近,这些地方的沿海渔业资源虽然比不上这几个世界级的大渔场,但也可以说是丰富。

特别是在十七世纪这个时空,沿海渔业资源保存的比较完整,孙立福带着渔船也不用跑太远去捕鱼。

即使如此,远洋捕鱼船队出了巴城港口还是分别去不同的区域捕鱼。

穿越众一艘渔船就有一千吨,如果三艘船集中在同一片海域捕鱼,一个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再一个太过集中反而会降低捕鱼的效率。

孙立福所在的船是一艘远洋拖网捕鱼船,这种渔船的捕鱼方式顾名思义就是把渔网拖着捕鱼。

远洋渔船上都会有制冰机和冷库,拖网补到鱼后,将这些鱼放入船舱中的冷库,然后在海鱼表面放上制冰机制成的冰块。

这样就能保持低温,让捕来的鱼长时间保存。

清晨,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

拿着望远镜正往远处望的孙立福心情不错,三艘渔船一次出海就打了几千吨的鱼回来。

这么多的鱼也意味着,能卖不少钱,远洋渔业公司第一单来了次开门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