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筹备(一)(1 / 2)

穿越众创立大会的成功举行。

并不代表群穿筹划相关工作的事情做完了。

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第二天,邵树德、马钱祖、孙立福、马星等人和各个小组的组长们立刻召开了一个群穿筹备会议。

在昨天的成立大会上。

虽然有极少数的小组长没有成为议员或者委员。

毕竟议员、委员的人数就那么多。

不过这并不影响这些人干事业的热情。

像化工专家林有德就根本没参选,主要是对权力缺乏兴趣。

林有德这样的例子还不少。

虽说委员、议员的权力大,但是拿的死工资。

哪有他们自己开公司赚的多?

筹备会上,主持会议的邵树德提议:“我们先讨论确定穿越的地点。”

“现在虫洞已经被我养到能传送两百公顷的面积范围。”

“不过为了不闹出事端。”

“快到穿越日时,我们还是在外海集体穿越。”

“我在南洋的巴达维亚有柳家做后盾。大家觉得巴达维亚这个地方怎么样?”

医学组的组长李彦不太赞同邵树德的看法。

他说道:“热带雨林地区恐怕不行!”

“热带地区容易得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血吸虫等热带病。”

“就算我们带了很多现代药物,但是药物也有保质期。”

“而且万一治疗不及时,发生穿越者大规模患病死亡的事情就不好了。”

听了李彦的发言,邵树德顿时吓得后背直冒冷汗。

还好他每次穿越都带了蚊香和杀虫喷雾剂了的,而且也分享给了柳家的众人。

李彦的话有理有据,得到了包括邵树德在内几乎所有人的赞同。

马钱祖想了想说道:“如果排除热带地区。那现在只有两个处女地了:美洲、澳洲。”

“哪个地方合适?大家讨论下!”

孙立福分析道:“美洲离欧洲太近,离亚洲太远。”

“以我多年的开船经验来看:去了美洲很难运输明朝移民过去啊!”

“就算用现代船只运送,海上都要飘快一个月,而且17世纪那个时空太平洋中途是缺乏补给地的。”

“未来运输大量明朝移民,恐怕很困难。”

孙立福的一番话,给不少想穿越到北美,梦想建一个新天选之国的人泼了一大盆冷水。

会议上沉默了一阵子。

萧子山打破了会场的寂静,建议道:“选取穿越的地方,最好还要考虑到当地的资源情况。”

“穿越地附近有大铁矿、煤矿、石油是最好的。”

“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地方,才有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前提条件。”

“不能指望靠十七世纪时代的土著,通过海运帮你大量运送矿产资源的。”

萧子山这番话确实是有事实依据的。

根据《17世纪上半叶欧洲殖民者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一书中记载。

十七世纪虽然已经开始大航海时代,不过那时候的跨海贸易的船只数量相比现代的运输量可以用不值一提来形容。

以明朝万历和崇祯年间中国商船前往马尼拉的航线举例。

1577年至1645年期间,每年中国商船前往马尼拉的最多不超过50船。

至于远洋航线的船那就更少了。

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

17世纪从东南亚返回本土的船,每年平均也就10艘左右。

那时候的船载重也就几百吨,贸易量可想而知。

这样的贸易量,根本撑不起穿越众们大规模工业生产对大宗资源的需求。

地理空间的隔阂,对工商业发展的限制还是很大的。

考虑到以上这些情况后。

游南哲作为曾经在另一部小说中,穿越到澳洲的人提议道:“不如,直接穿越到澳洲算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