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卸货30(2 / 2)

邵树德见没人说话,发挥了自古以来领导就会和稀泥的特长。

他最后综合两者的方案总结道:“马星提出的方案很好,游南哲的方法可行性也很高。”

“不过这两个方案都是不完整的!我觉得应该取长补短,综合两者的优点。”

马钱祖受不了邵树德在这打太极了:“邵委员长!你有话就直说,绕那么多弯子干嘛!”

“好的!”邵树德被打断了有点尴尬。

然后他继续说:“既要在码头附近建设燃料储备设施,又不要把燃料全部一次性从船上卸载到岸上来。”

“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两面同时开工。在岸上建设小型的原油、汽油、柴油的储备设施。把主要的储备还是放在船上。”

“这样万一有急事,陆上有储备,也不会慌!”

与会的委员们听了邵树德的总结性发言,都觉得好像是他说的那么回事,但好像他又没有提出什么实质性的建议来。

邵树德说完,眼睛不停地看着周围的人,希望有人能附和一下。

不过仍然没人发言,大家还是默不作声。

不得不说自从邵树德当领导后。

到现在成长了很多,讲话是两边都不得罪。

宣传委员刘腾深懂“圣心”。

最后刘腾总结道:“我觉得邵委员长的提出的方案很好啊!思考问题很全面。”

“我们先在岸上码头附近建立一万吨的原油、汽油、柴油储备设施。大头的燃料还是放在货轮上。”

“如果遇到风暴什么的,海上用作油库的货轮无了。陆上还有储备可以支撑。”

“大家觉得这计划怎么样?”

刘腾抛出了一个具体的折中方案。

马钱祖和马星、游南哲听后都觉得没什么问题。

大货轮上液体燃料处理方法就这么敲定下来。

有了具体的卸货操作计划。

委员们都各自行动起来。

驳船、内河运输船在货轮和港口来来往往。

驳船载着建筑用的工程机械和各类物资开到天鹅河口的岸边,然后将它们吊装到岸上。

内河运输船和快艇把货轮上的建材和邮轮上的壮年劳动力往岸边上运。

按照创世纪公司的建设规划。

前面几天,土著劳动力都只会被分配砍树的任务。

要想搞建设,首先要把珀斯天鹅河两岸规划的港口码头区的树木全部砍掉。

穿越众们则会在码头工地附近搭建起彩钢房建筑群供土著劳工们居住。

不让土著继续住邮轮的有这么几个原因:

明朝土著在海上航行期间对邮轮上的基础设施破坏比较大。

邮轮上有很多房间里的物品遗失。

在海上航行时,邮轮上土著的人数比穿越众多很多。

邵树德也不敢查他们,怕引起大规模的反弹,导致船上秩序失控。

邮轮上原本干净整洁的房间,被这些明朝土著居住后,变得到处污垢,到处都是乱糟糟的。

从巴城到澳洲珀斯的航线上。

就连邵树德都曾不止一次带着穿越众为这些土著大爷们的房间统一掏过马桶。

装卸讨论会一完,委员长邵树德布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将明朝劳动力们全部运到岸上去。

如此既能保证码头的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开工。

又能把这帮缺乏现代生活技能的人赶出邮轮,保护邮轮的基础设施。

鉴于这些明朝劳工的连基本的知识和现代生活技能都没有。

在创世纪建筑公司的内部讨论会上,马星等公司高层觉得让他们当建筑工人都要慎重。

等他们把码头区域砍树砍的差不多了。

就将这些明朝劳工们集中起来,进行一周的土方作业、配置混凝土、钢筋、砌墙等土木工程所需的必备基础技能培训。

培训完成后进行各项技能考核,分配相应的岗位。

如果经过简单培训后都实在是不行的劳工,继续打发这些人做砍树和人力搬运工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