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夜谈(2 / 2)

“何以为国?何以为家?天下为汉室之天下,还是天下人之天下?”王腾问道。

“什么?”刘备一愣,但还是快速道:“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埶也!国家即为社稷,社稷便为天下,天下之主乃天子,故而国家即天子,承接天命而牧万民!家国天下,先有家方有国!汉室既为天子,亦是天下众家之主!”

“使君之意,国家即为天子,那使君是为天子还是为黎民百姓?为天子则是一家之忠孝,为天下子民乃天下之忠孝!换言之,天子与民,孰重?亦或者,是先有天子,还是先有民?”王腾又问道。

“……”刘备眨一眨眼睛,“孟子言:“备曾学于卢公,问孟子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备深喑之,此乃大理!”

“哈哈!好!”王腾大赞,没想到刘备有如此民本思想,当即道:“如今汉室凋落,天子坐许昌,实为囚尔!曹操名为司空,实为汉贼尔!使君身为汉室后裔,岂可委身于贼?”

“景略在理!适才乃备不得已而为之!纵观天下之大,却无我立足之地!曹操此时司空,掌有朝廷大义,备之前欲借其兵力尔!”刘备老实道。

“以使君之见,若借得其兵,徐州归你否?小沛归你否?”王腾连续发问,“假若使君入许昌,岂不是如囚徒一般?届时,使君依旧无立锥之地,更甚者还深陷囹圄,不得自由!”

“啊!”刘备恍然大悟,这才觉得自己投奔曹操的危害,同时又感受到王腾的长远目光,王腾虽然短短数语,却是自己数十年来从未听过之言,千松谷空谷之计足以见其智勇,分析鞭辟入里足以见其眼光之利,当即拱手作揖道:“请景略教我!我必肝脑涂地报之!”

“使君不必多礼!”王腾见刘备神情激动,便不再遮掩,直接道:“使君不缺声名、不缺资历、不缺战将,而缺一物!”

“何物?”刘备紧张问道。

“根基之物!根基之地!”王腾道。

“根基之物,根基之地??”刘备喃喃道,“此为何解?何处可寻?”

“使君且听我道来!”王腾笑道,“根基之物事关使君立身之机,亦是使君与天下诸侯争霸之凭借也!”

“凭借?”刘备若有所思。

“不论天下诸侯才能本事如何,单论诸侯起兵之依据!袁绍立足冀州,凭借于四世三公大族之底蕴!曹操立足兖州,凭借于曹、夏侯两族之雄资!公孙瓒立足于幽州,凭借于慑服蛮夷之威名!刘表立足于荆州,凭借于其清流之名望!孙策威霸江东八十一州,凭借于其父阴泽!刘璋称雄于西川,所凭于其父二十载之耕耘!天下除此之外,还有何人可坐守一地?”

王腾又叹气道,“反而使君半生颠沛流浪,自诩汉室后裔,虽有些许名望,但不足以竖旗大旗,聚拢人心!树,根不固则易折!人,气不足则易损!故而使君虽得徐州,却难遭四敌环伺!”

“那这根基之物是何物?备该从何处所得?”刘备茫然道,对于王腾所言深以为然,自己确实没有用来竖大旗之物。

“此物如今在曹操之手!”王腾道。

“曹操?”刘备迷惑了,“那该如何取之?”

“然也!”王腾点头道,“此事自有天机,天机若至,使君自然知晓!”

“额……好吧!”王腾不说,刘备虽然心里痒痒,“那根基之地何在?”

“使君且看!”王腾抽出佩剑,在地上大致画了舆图,“袁绍,如今正猛攻幽州,公孙瓒自困于易京,不出意外,今岁将夺取幽州,届时袁绍将横跨冀、并、青、幽四州,成为北地霸主,一时无人能抗!”

“公孙兄真的?”刘备关注点不在袁绍身上,而是惊讶询问道:“公孙兄曾雄霸幽州、震慑群胡,为何……”

“公孙瓒雄心已失,只想偏安一隅,如何是袁绍之对手!”王腾继续道,“荆州刘表盘踞八载,根基已定,难以夺取!刘璋得袭益州,父子耕耘近二十载,非大军不可破!交州偏倚一角,不足以进取中原!孙策初定江东,有淮南大族支撑,威慑正烈!反观徐州,四战之地,非大军不能固守,非世家支持不得其政,使君丢失徐州便是此理,使君如是,吕布亦如是!不出半载,徐州早晚为曹操所夺!说不定,此刻已有徐州豪族串联曹操!”

“啊……”刘备惊讶,“可我于徐州世家有大恩,其为何反我?我于陈登一见如故……”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使君与陈登不过一人之交,如何敌得过家族之利!”王腾继续道,“使君如今有名,但并不足以使得大族依靠!倘若使君日后取得那物,自然无忧!”

“那请问先生,我之出路何在?”刘备盯着地上的草图,眼中闪过茫然,偌大的天下早已被各地诸侯分割,难道自己真的要一直漂泊?

“纵观天下,如今能容使君者,只有一处!只要使君于此站稳脚跟,休民养兵,静待天时即可!”

“何处?”刘备眼睛冒光,手舞足蹈起来。

“这!”王腾剑锋一指。

“什么?”刘备一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