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苦练本领(2 / 2)

那个年代,正是随身听大行其道的时期。差不多每个同学都有一个随身听。于是,一边听一哼成了课室和宿舍的一大景观。

在罗月美的带动下,我们班同学的普通话水平突飞猛进,甚至还在全校的朗诵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练习普通话的同时,三笔字的训练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黄光亮有一手漂亮的钢笔字,陈健华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张启明的毛笔字写得是出神入化。

于是,我要求同学们每天上交一幅作品让这三位同学进行批改。

这三个同学也不负众望,全心全意指导同学们开展练字。

在他们的带动下,全班迅速掀起了练字的热潮。

他们提倡要写好字一定要多读字帖,于是,全班同学纷纷走进书店,购买各种各样的字帖回来练字。

其中,硬笔最受欢迎的是庞中华的字帖,毛笔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帖。

每天晚上的自习课,同学们除了完成学科作业外,剩下的时间便全部进行三笔字的训练。

教室里响起像蚕吃桑叶的沙沙响声,那是同学们在埋头练习钢笔字;教室飘起阵阵的墨香,那是同学们在泼墨挥毫;教室外的走廊响起吱吱叽叽的声音,那是同学们在练习粉笔字。

晚自习结束前,每个同学都自觉地交上自己的作品,等待三位“老师”的打分和点评。

三位“老师”也从来不抱怨增加了工作量,专心致志地批改同学们的作业,不但打分,还同时提出专业的改进意见。

我还在教室开辟了一块展示同学们书法作品的区域,专门展示那些优秀的作品,让同学们互相观摩学习。

练习三笔字,我自然也不甘落后。但我可能天生就没有艺术细胞,总是练不出一手好字。

硬笔字我还基本上写得比较工整,但对于毛笔字我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练毛笔字,我最克服不了就是手发抖的问题。每当拿起毛笔,我的手总会像患了帕金森症的病人一样。

为了克服我手发抖的问题,张启明帮我想了很多办法,绞尽了脑汁。

他让我在手臂上悬挂一块砖头,每天坚持半小时,肯定能克服手发抖的问题。

刚开始,我也照着他的方法去练,可始终还是克服不了。

后来,他又让我练打坐,练太极,可总是收效甚微。

最后,不但我变得心灰意冷,连张启明都黔驴技穷了。

幸好当时对毛笔字的要求不是太高,否则我肯定过不了关。

我只能安慰自己天生不是学书法的材料。直到今天,我还是写不好毛笔字。

看着别人笔走龙蛇,运笔如飞,我只能徒有羡鱼情了。

我虽然在三笔字方面进步不大,但同学们却进步神速,涌现了不少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好手。

在学校举行的三笔字比赛中,我班多名同学榜上有名。

我也因为组织得力,成绩突出,在学习委员的位置上站稳了脚跟,得到了班主任和同学们的认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