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我的州牧父亲(2 / 2)

但心里实在是乐开了花呀,整个人都到了一种欲仙欲死的境界,我溢出来了。

毫无疑问,自己带领编纂的这套《五经章句》肯定会流传四方后世。

但如果没有这首诗,世人多半不会对自己这个带头人有太大的关注,毕竟不是原创,也非独著。事实上他确实猜对了。

可如今就大大的不同了。

平心而论,此诗只是泛泛,中间两句甚至算是打油。

但胜就胜在开篇就极有气势,收尾又前后呼应、始终不衰,反而拔到了极高的高度。

的确是笔力雄健、豪气干云,一定会比《章句》更早、更猛烈地快速流传。

那时人们再谈起刘表,就会是先想到这句诗,然后才发现:噢,刘荆州还带头编撰了一本《章句》,并且镇守东南多年,安抚了一方黎民百姓。

真是乱世中的擎天之柱呀,的确是但愿一识。

反观北方中原那帮憨憨,今日兴、明日亡,到现在都还没有打出一个统一政权来。

刚好又印证了“你们身名俱灭,我却和长江一样万古流芳。”的话,就如同皓月之于萤火一样,有着霄壤之别。

这怎能不让人激动到口干舌燥、心荡神驰。

而且最让刘表意外的是:自己的这个小儿子,似乎隐隐窥探到了老父亲的真实志向。

作为宗室成员,他早年也的确想为江山社稷出一份力的。但,他的才能又不适合于乱世,一直以来都只是勉力为之。后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就更是进取心减退,而文人情怀则再度觉醒。

热衷文教,爱护百姓。

用现代语言就是——种田流玩家。

刘琨竟能领会到这一层,真是让他老怀甚慰。

好,实在是太好了,刘表连连点头,环顾诸人,只见——

刘先停杯忘箸;

王粲目瞪口呆;

蒯良手脚冰冷,开始思考“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刘琮则感觉“我真傻,真的,明知道他肯定是有备而来,却还中了他的诡计。”

只有蔡瑁虽不懂诗,但反应却快。看众人这一脸见了活龙的模样,就猜到大差不差了。

他似笑非笑地向刘琮发问:“二公子以为如何?”

而刘琮这小子是有点政治家的底子的,深知要在官场走,必须脸皮厚,唾面自干只是基本操作,能把坏事变成好事才更是高明手段。

他大呼而起,拊掌笑道:“好!”

“三弟长进甚大,不枉我……和大兄平日里的悉心教导啊。”

蔡瑁只是冷哼一声,毕竟也是他法理上的侄儿。

刘琦虽想不起来自己何时在诗文上教过弟弟,但也点头微笑,替刘琨高兴。

刘先回过味来,伸手唤刘琨近前,然后将他抱进怀中。

“恭喜明公,小公子如此天资,日后必是海内之望,与明公一父一子两代俊杰,必成佳话。”

刘琨一诗震全场,今日席中绝大部分人都已经折服,包括王粲。他生性豁达,见了如此好诗,自然甘拜下风了,此时也随众人一起奉上赞叹。

刘表微笑着点点头,刘先接着说:

“明公当赏啊。”

“好、好。只是,不知道该赏些什么为好,哈哈哈哈。”

蒯良见不得这其乐融融的场面,向刘表告了声罪,说身体抱恙,然后也不管刘表苦留,就假装咳嗽连连地走了。

刘琨见他走,便又抱怨了一声:“唉,又没人给我牵马了。”

刘先轻轻捏了他的臂膀一下,微笑着示意:别说了。

蒯越叫了他兄长两声,蒯良只当没听见。

他叹了口气。

相似的人总是更容易互相发现和理解的,他能感觉到,刘琨绝对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荒唐无道,相反他身上有一股王霸之气!将来若非尧舜,便是桀纣,总之绝非庸碌之辈。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即又恢复了往日的豪气,大步走到刘琨身前,解下随身所佩之玉珏递给刘琨道:

“琨者,美玉也。公子天资甚高,我当贺之。愿公子终成良才美玉,以承牧伯之大业也。”

刘琨笑嘻嘻地谢而不接,却指着这位“表之大将”的佩剑说到:

“听闻蒯叔父治军有方。阿爹常说荆州能得太平,多赖叔父之力。”

“琨也想效仿叔父,带三尺之剑,以立不世之功,你说可以吗?”

蒯越愣了愣,你这孺子,是想夺我的兵权吗?

不过你才几岁呀,怎么着也还轮不到你吧。

他哈哈大笑:“好!”

“此乃大丈夫之志也,异度谨遵命。”

笑着将佩剑解下,当场送给了刘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