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我的爱琨母亲(1 / 2)

宴到酒酣方散,席间刘琨提议,要将自己改进的纸就叫做“刘琨纸”。

众人觉得甚好,只微改了一个字,正式定名叫“刘公纸”。

刘琨表示:你们这是侵权!

刘表则表示:会对儿子做适当的补偿。

于是刘琨便要求——将荆州所有工匠,都归自己调用!

因为他不仅改进了纸法,同时也还有其他的发明创造的科研计划,是一并或者前后进行的,比如糖和盐。

众所周知,古代的调味品那个匮乏呀,菜品淡的不如舔手。

刘琨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便在征调蔡家奴仆进行纸张改进的同时,也顺便划拨了一批人,专门制糖。

其实中国人吃糖的历史很久,只不过汉朝乃至三国时期还没有固体的块状糖,只有粘稠的半流体糖,即所谓饴糖。

原料主要是甘蔗。而刘表不是兼领着交州嘛,虽然实际上管控不到,但借着地利之便运点甘蔗来还是容易的。

刘琨的要求也不高——第一要成形,得是固体;第二要降本,得能量产。

他指导工匠们尝试熬炼甘蔗汁,具体的过程还是大量的试错,刘琨并不会对后续工序指点太多。毕竟太详细的他也不知道啊!而一旦指导错了,那就有损于他“天生异才”的人设,将来史书上就不好圆了。

就是像这种模模糊糊、大差不差的,才是领导讲话的精髓。

成了,老领导指挥有方。没成,年轻干部还得多锻炼呐。

好在需求往往的确是能推动生产,在“刘公纸”诞生之前,量产新糖就先一步问世了。

那次刘琨独享了命名权,将之名为红糖,或称糖砖。

但,刘琨还没怎么样,蔡家就先把红糖大量地贩卖了出去。

荆州蔡氏是个很奇特的家族,上一代的蔡讽,也就是蔡瑁的老爹,他姐姐嫁给了当朝三公的张温。此公的功勋与声望都很高,先后当(买)过司农、司空与太尉,位高权重。曾数度讨伐西北叛军,还是董卓的前上司,某种意义上说——他就是汉末祸乱的源头啊!

像这样跨进了帝国核心权力圈子的大佬,按理说其身边人应该也不会混得太差。但,他的小舅子蔡讽,在史书上只留了个名字,而没什么事迹流传,显见的地位不高。

再之下,蔡讽的儿子蔡瑁也不算很突出,靠着裙带关系才当上了镇南将军军师,以及南郡太守。

太守也是两千石的大员,还算不错的了。更吊诡的是号称荆州两大家族的蔡家,在他这一代却并没有亲生兄弟,就是堂兄弟中也没有出众人物。只有两个姐妹还挺有名,姐姐嫁给了黄承彦,妹妹嫁给了刘表。

是的,蔡夫人其实是蔡瑁的妹妹。

公元190年,即初平元年的时候刘表初到荆州,一来就和蔡、蒯两大家族的话事人进行了会面,蒯家代表是蒯良、蒯越两兄弟,蔡家就是蔡瑁。彼时蔡瑁就已经不年轻了,而蔡夫人能作为联姻的工具,成为刘表的续弦,年龄自然不会太大。因此两人其实是兄妹。

所以总之,蔡家在这一代是比较人丁单薄的,也没掌握太多的军政权力。

汉末地方豪族分为几种——经济(有钱,是大地主);军事(有兵,私人武装);政治(有权,世代为官);文化(有文化、经学传家)四个主要方面,蔡家属于经济豪族向复合豪族演变的过程中,当前主要的家族事业还是行商。

因此刘琨命人研制的红糖一经稳定量产,很快就被蔡家卖得到处都是。

等到刘公纸刚面世,刘琨在宴会上大出了一把风头之后,回头一看:好家伙,最近忙着造纸忘了盯着糖的事,他舅舅就已经把糖卖到西川刘璋都吃上啦。

刘琨很生气,对着蔡瑁就是一通祖安输出,丝毫不顾及长幼尊卑以及舅舅的面子。

……

次日刘琨正在自己的房里,由丫鬟伺候着吃蒲桃。

“感谢伟大的博望侯!”

自打他从西域进货一趟回来之后,中原贵族的餐桌便丰富了不少。

水果不再只有四大天王——桃、李、杏、梨、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