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父亲走的路(2 / 2)

我还记得路上我回头看了一眼,在干净的街面上,父亲孤独地走在我身后的路上,看着他蹒跚的步伐,我竟不耐烦的喊了一句:爸,你快点走吧。

父亲本来走路就沉稳,这一晚上又走了那么多路,神态更是疲惫不堪,我却如此不耐烦,把内心因为档案问题而产生的情绪,一股脑地撒在了父亲的身上,但这与父亲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便是父亲的路,一条世上最不好走的路,他不仅承担着保护儿女的责任,还任劳任怨的接纳了儿女的无端怨言。

世上的父亲,大致都如此,在结婚前后都是不管天高地厚,浑身一把子力气,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有了孩子后却不知不觉得收敛起来了,他们每做一件事之前,都会在深思熟虑与谨小慎微中反复博弈,最后才尝试着踏出半只脚。

父亲也曾走出过农村,在青年时代入伍那支为那个时代所熟知的“8341”,退役后也曾在改革开放萌芽的时候,在村子里率先悄悄的开起小作坊,这在那个年代里,一不小心就会被定性为“投机倒把”,故而虽经营了一段时间,但最终受制于大环境的影响,谨小慎微的父亲一生还是以在庄稼地里耕种为谋生方式。

父亲一生朴素,对待自己极为节俭,他的鼻腔里长有鼻息肉,常呼吸困难,为了省钱,他自己在家用酒精消毒后,用剪刀把鼻息肉生拉硬拽了下来,那是多疼啊。

不过在把孩子送出农村的这条路上,父亲不遗余力、想尽办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讲究人员固定编制的大背景下,城镇里悄然推行一种“合同制”用工方式,这种用工方式会使得当事人享受“城里人”的待遇,父亲听说了后便想法托人付费八千多元,为我哥购买了一份合同,把我哥送进了县城工作;于我则拼尽全力支持我读书考学,直到我考入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父亲认为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为之奋斗的希望,孩子的前程便是他的希望。

父亲聪明、坚韧、勤劳,在上世纪农村这片贫瘠的天地里刨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很难与地斗播种希望,与天斗获取丰收。他一生没什么特别的嗜好,大多时候都是不言不语,但对家里的大情小事,都打算的井井有条,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承担着他作为父亲的责任,守护着他的家园领地。

父亲不甘于只耕种土地,做不了小作坊生意,就走街串巷做一些小买卖。起初父亲骑着自行车,到四里八乡回收废旧物品,逐渐有了些积蓄后,又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除了用来种地以外,在闲暇时间里,他就开着车去更远的地方,做食品与粮食的兑换生意,赚取差价。

与祖国大地上的其他人一样,父亲默默地走在养活我们一家四口人的路上,一生有过坎坷,有过抗争,有过奋斗。我哥和我在他平凡的世界里,感受着他潜移默化地影响,逐渐成长了起来。

我哥遗传父亲的基因多一些,同样是心灵手巧,却不善言语,他对我侄子的关爱,虽然表面上粗枝大叶,但在内心深处却总是细致入微,犹如那时候父亲待我们兄弟两个一样。

这便是每一个父亲的天性,在与朋友们闲聊的时候,我常说父子之间的关系是很难理解的——相爱相杀,就像两只狮子一样,明明都是在保护对方,却总是在暗处舔舐自己心中的伤口。

前段时间正值高考前,每次与朋友赵总闲聊的时候,我会问及他儿子最近学习怎样,心理状态如何,赵总有时候会很开心的向我描述最近的可喜,有时候又面带忧伤的叹气说不管他。其实通过我们多次沟通交流,我知道赵总始终在默默地留意着儿子的些许变化,以他独特的方式对儿子予以细雨润物般的影响,并悄悄地帮他儿子做一些事情。

赵总身高一米八五,体重一百九十多斤,在工作上足以大张旗鼓、意气风发,但在他儿子面前,也只能是偃旗息鼓的走在父亲的道路上,就如同夕阳下蹲在半山坡的那只老狮子。

这便是父亲走的路,这条路首先是要有边界感的路,同时也是一条要有责任感、使命感的路。

走在这条路上的人,既要顶天立地,撑起一片天,在自己的庄稼地里不断播种希望,又要卑微薄弱,藏起自己的脾气,随时接纳庄稼地里另一股正在蓬勃升起的朝气,小心翼翼地承受那股力量随时朝着自己勃然爆发,消化他那无形的压力。

记得我侄子高中的时候,忽然很叛逆的不愿意学习,我哥给我打电话说:我觉得生活没了动力,你回家看看吧。我不明就里,但听得出他电话里的声音有一些委屈,有一些不甘,有一些唏嘘,那年我哥才三十多岁。我很快回家探望了解情况,对我哥说没什么大问题后,我才在电话里听到我哥长长地缓了一口气。

我哥原本一直是个在生活面前无忧无虑的人,但在有了我侄子后,与所有的父亲一样,我哥的生活观念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有了更大的奋斗动力。

父亲这条路上的责任,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的。

在我侄子还是孩子的时候,我很宠他,但多年后,在他来青岛大学读书时,我发现他与这个时代同龄的孩子一样,在潜意识里缺少明显的边界感、责任感,我认为这从每个人的一生来说,是致命的弱点,需要改变。

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尽管这个世界已是价值观多样性,但基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不可缺少的。我觉得他是男孩,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但我发现我哥依然把他视作一个孩子。

我想我侄子身上缺失的边界感,不仅因为他的父母,我的父母也有一些影响,据说我侄子小时候跟小朋友打架,我父亲居然能为此而找人家门子,这是有多溺爱啊,父亲可能在孙子身上寄托了一些自己未竟的愿望。

几经犹豫后,我决定趁着我侄子还在青岛的时候,用言传身教影响他,替我父亲、替他父亲,改变他。

况且,更重要的是我认为用不了几年的时间,我侄子也该做父亲了,承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在这个责任面前,任何娱乐化、自我满足感、逆压力等诸多理由,均不应该成为抵顶生命可持续价值观的理由。

在电影《七宗罪》里,布拉德·皮特扮演的警官,推开了一扇门:一位像小山一样的逝者,溺死于食物的海洋中。

虽然这个时代流传着各种“林黛玉式”信息,充斥着各种“孔乙己式”压力,但只要你足够的努力、热爱和坚持,即使再平凡,等风吹来的时候,你也会起飞。

不过,在影响我侄子的这条路上很难走,毕竟他已是成年人了,且不说代际之间的感情鸿沟,也不说亲人之间的价值理念不同,就是我自己的思维是否正确,本身也是一个问题。大学四年,我对他是苛刻的,有一个周末,我哥居然开着车,从海阳运来七八个西瓜,唉……,这真是父亲对儿子的爱啊,让我无奈的不知道该如何向他们解释。

每个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钟总对她女儿的爱便是一根游丝,细微的牵扯在手心,温润的萦绕在心头。前几日的周末,钟总和老张提着保温饭盒,给他们家的小张同学送排骨炖竹笋汤,唉……,父母的爱真是如海一般广阔又深厚。那排骨汤浓缩了家的味道,我想小张同学喝到的时候,一定是撅着嘴像小孩子一样,眼睛笑起来如月牙一般甜,而如果哪一天我看到钟总表情凝重,大致就是正在读研究生的小张同学又有什么烦恼了。钟总常说女儿就是她的命根子,我在内心还嘲笑她,小张同学都是大姑娘了,她竟然还这么操心。我只见过小张同学几面,她看上去就是那种内心世界很有韧性的姑娘,我一直好奇,她是如何从自己父母身上传承下来这种信念的,我相信这种优秀的品格,会让她的一生葳蕤生香,这也是钟总期望的吧。小张同学属于那种典型的主动奔向优秀方向的人。

可细想下来,哪个父母又不是如此呢?

我的女儿也即将读初二了,于小女而言,我与其他父亲一样,面对自己的孩子,在该如何履行父亲的责任这条路上,我也有些手足无措,慌乱之中我只有坚持把自律、自信这条信则传递给她,希望她能一生幸福。

如今的家庭,父亲也是母亲,母亲也是父亲,围绕着孩子承担起责任,但这条路不好走,俗话讲含在嘴里怕化了,托在手里怕碎了,希望每个人都能走好自己的路。

父亲属蛇,生于1953年,2010年春节期间,他不愿意再继续在这人世间走路了。

爸,1997年9月份那个深夜里,咱们一前一后,我回头喊你时的那条路,名字叫芝泉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