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难道是想去见那陆氏?5(2 / 2)

“回禀皇上,是的,奴才额娘家在南方,不能时时与家人相见,奴才想着,让额娘时常能吃到家乡之物,宽慰思乡之情。”

“好孩子,孝心可嘉。”

康熙拍拍阿克敦的肩膀,又问了阿克敦具体是爱新觉罗家哪一脉,家里有什么人。

阿克敦一一答了,简单地介绍了家里人和一些在朝廷比较得用的亲戚,好让康熙容易了解他这一脉具体有什么人。

阿克敦的大伯,三叔自然不在得用之列,他们在人群没听到阿克敦提起自己,顿时不乐意了。

阿克敦的大伯不由开口:“我说侄子,你阿穆晋我就在这里,怎么不说说我怎么疼你?”

一旁的三叔也附和:“是啊,是啊,也说说我。”

康熙听了,不由皱眉,冷眼瞥了他们一眼,想了想,他记得他们还觊觎过陆微的铺子。

连女人家的嫁妆也肖想,眼皮子浅的东西。

康熙看向达春:“达春,你四弟不在了,你便替你弟管管他这不孝子。”

阿克敦的大伯三叔,听了康熙的话,吓地跪下磕头:“皇上恕罪!”

达春真头疼他这两侄子,简直就是两棒槌,皇上不问话,就敢插话,真是不要命了,他连忙告罪:“皇上息怒,奴才定好好管管他们。”

康熙淡淡点头。

阿克敦见大伯和三叔不会再打断他说话,便把写着红薯种植技巧,和红薯的几种吃法的册子呈给康熙。

康熙看了,不由心情舒畅。

有了这些,红薯便可以快速推广。

“好孩子,正是因为你的孝心,才发现如此好物。”康熙想了想,道,“你也到该当差的年纪了,明天便到乾清宫当个御前侍卫罢。”

阿克敦一听,猛地抬头,脸上满是惊喜,而后立马跪下谢恩:“谢主隆恩!”

阿克敦的大伯和三叔不敢说话,但心里酸溜溜的,恨不得是自己的儿子当御前侍卫。

八旗子弟哪个不想去御前当侍卫,特别是乾清宫的侍卫,天天在皇上跟前,升迁容易。

达春一脸欣慰,四弟这一脉总算有个出息的了。

各户部官员看着半大小子模样的阿克敦,心里暗骂自家儿子没出息,只知道吃喝玩乐就罢了,孝心都比不上别人,不求发现个高产粮食,博个好名声也行啊。

谈完了正事,康熙又问了阿克敦读书,骑射之事,还考察了一番,听到他还学了一些西学,不由好奇:“家里给你请了西洋师傅?”

阿克敦老实道:“是奴才额娘教的。”

“你额娘?”陆微?康熙语带疑惑与好奇。

阿克敦:“奴才额娘的外祖是广东人,她在广东住过一段时间,向洋人学习了一些西学,额娘见奴才感兴趣,便教了奴才一些。”

康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笑着问阿克敦学了什么样的西学。

阿克敦想在康熙面前表现,自然把所学都尽量展现出来。

康熙自己便有几个洋人师傅,学了几个感兴趣的学科,他本觉得阿克敦对西学应该只了解个大概。

没想到,越听,康熙便发现,阿克敦学得很是深入,并不是表面了解。

就像阿克敦所说的物理,康熙也接触过,阿克敦所说,康熙有的知道,有的便没接触过。

康熙问了阿克敦一些问题,听了他的解释,觉得有几分道理,不像是为了出彩,胡编乱撰。

阿克敦似乎学了一个完整体系的知识,给他讲这方面的洋人师傅都没他懂的没那么多。

一个学生尚能如此,可想而知,传授阿克敦这些知识的师傅,水平定会比他更为深入。

康熙有些可惜没有见到陆微,否则他可以跟她探讨几句。

问完了阿克敦话,康熙便与李尚书商议红薯之事的章程。

康熙看了眼红薯,对李尚书道:“既然红薯是阿克敦专门为她额娘所种,便留下一些罢,也算成全阿克敦的一片孝心,余下的,你寻人妥善保管。”

“奴才遵命。”李尚书领命。

阿克敦也连忙谢恩。

安排好事情,康熙便打算回宫了。

见康熙要走,阿克敦想到额娘的嘱托,不由咬咬牙,对康熙道:“皇上,奴才家新开了一家食馆,名叫鸳鸯火锅,是新的菜式,如今快到用晚膳的时辰,不知皇上您是否有兴趣尝尝新菜式?”

阿克敦话一出,众臣不由得暗暗惊讶,这少年倒是胆大。

不远处的达春不由满是着急,皇上岂是他们这种小门小户能请的。这阿克敦,才当了御前侍卫就飘了,等下让皇上觉的轻狂,撤了差事。

阿克敦一说出来就后悔了。

今天早上,额娘本来要跟他一起来庄子里的,可是火锅店前天开起来了,刚开业很是忙乱,额娘要去看着,便让他一个人来了。

出门前,给了他一个任务,做完正事,便把户部这些大人们请到火锅店里吃一顿,说是名人效应,好打广告。

他刚想着天底下皇上最出名,名人效应肯定最好,一时只想着皇上能去食馆的好处,等说出来后才觉得不妥。

阿克敦心里忐忑不安,等着康熙的反应。

康熙一听,也是一愣,他第一次被别人邀请用膳,一般都是他赐膳给大臣。

康熙觉得稀奇,也不急着回宫,便道:“鸳鸯火锅?名字倒是有趣。那朕便去瞧瞧是什么样的新菜式。”

阿克敦闻言,大为惊喜,达春松了一口气。

康熙对户部官员道:“众位爱卿随朕一起罢。”

户部众人跟着李尚书干了一上午的活,也饿了,还可以跟康熙一起用膳,高高兴兴地跟着出发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