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山东全境民乱起(2 / 2)

  李世民道:“何况还有二表兄。我与二表兄论过兵,他理论知识很扎实;他又上过战场,实践经验也有。有父亲辅佐,二表兄守城的本事不会差。”

  李玄霸想起历史中杨广被东突厥围住嗷嗷大哭的时候,齐王杨暕率领西军在崞县筑堡抵御突厥军队,干得确实不错。

  李玄霸道:“杨玄感不会看洛阳太难啃,放弃洛阳去大兴吧?”

  李世民笑得前俯后仰,眼泪都出来了:“高老师在那呢!就算高老师不是大兴留守,大兴留守肯定会请高老师出山帮忙守城。宇文老师也在那。上次离别时宇文老师仍旧老当益壮,能压着我打。杨玄感能挨得住宇文老师几下劈砍?”

  李玄霸捏下巴。

  李密给了杨玄感上中下三策。下策攻打洛阳,中策攻打大兴,上策攻打涿郡。念着洛阳繁荣,且留守的越王仅九岁,民部尚书樊子盖之前没带过兵,所以杨玄感选了下策,和洛阳死磕,理所当然没磕动。

  这次杨玄感会如何选择?

  第110章 山东全境民乱起

  杨玄感正在做选择。

  凭他内心, 他想选下策,攻打洛阳。

  虽然洛阳有其他官员的家属,但攻打大兴和涿郡各有好处, 攻打洛阳的必要性和攻打大兴、涿郡拉不开距离。

  他选洛阳, 是因为洛阳繁华, 又是大隋国土的正中央,选洛阳很有面子。

  再者,涿郡有大隋最精锐的将士, 大兴留守刑部尚书卫玄虽带兵的本事不是太强,但高颎还在大兴编书,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杨玄感虽然自视甚高, 甚至有“再世项羽”之名,但人的名树的影, 要在军事上胜过高颎, 他只能祈求父亲灵魂上身。

  洛阳只有太子杨暕和唐国公李渊,看上去似乎是最软的柿子。

  李渊还没有带过兵,杨玄感本不应该惧怕他,但李二郎的名声太过显赫,让他对李渊忌惮不已。

  李二郎今年才十四周岁, 已经因功劳升任当朝最年轻的虎贲郎将。

  看看李二郎立的功劳,初次作战就靠着几百家丁和从铁勒部落借的骑兵俘虏了吐谷浑可汗, 杨广一征高丽民乱四起时他拉着一支临时拼凑的乡勇就能百战百胜,这功绩让人看得头皮发麻。

  可以说当朝许多老将都没有李二郎这么耀眼的功绩——若不是李二郎实在是过于年少,光是吐谷浑可汗的脑袋就足够李二郎封侯。

  以前李二郎和李三郎升官的时候, 他还嘲笑李二郎和李三郎只是因为背靠唐国公府, 是杨广的外甥, 才有这样的机会。<hr>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木兰竹 唐朝&nbsp;&nbs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