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新闻(2 / 2)

李周和他乃是总角之交,从小一块成长。

与自家兄弟无二。

眼见李周双手被反绑着,刚才一番话中已有必死之志。

本想劝解几句,但他从来不善言辞。

嘴里说出的话也是断断续续,显得词不达意。

心中不由得更是大急,

眼见嘴上的功夫不行,干脆就施展手上的功夫。

他一个箭步,想绕到李周身后,将李周身上的绳子解开。

李周手疾眼快,赶忙堵在他的身前。

现场几乎同时响起两句声音

祥哥儿不可!

贤侄万万不可!

前一声是朋友兼上司的李周喊的。

后一句是长辈兼母亲的姚氏说的。

在李周的想法里,目前这个程度刚好,一切都在可控之中。

但是一旦王祥热血上头,真的解了自己身上的绳子。

就有失控的风险。

要是吃瓜群众一拥而上,发生了些什么不可测之事,反而不美。

主动投案的过程刚开了个头,不能功亏一篑。

“祥哥儿,你这是做什么”?李周赶忙制止道。

“我,我,我是想放你走啊”。

“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你去送死”。

王祥一紧张,话都说的有些结结巴巴了。

李周心中感动,王祥是真的怕他一去无回。

做了刀下之鬼。

虽然相识的时间很短。

虽然他把自己当成了他那个从小长大的朋友。

但不妨碍李周感受到他的深情厚谊。

李周的心里很感动。

这是他来到这个世上之后,除了李家母女和他的岳父之外。

第四个真心对自己好的人。

但是自己的一番苦心,在这种场合又如何能对他言明呢?

这时,姚氏走了上来。

面对着王祥和众人。

她先向四周之人行礼。

然后语带悲凄的对着王祥和众人说道:

“贤侄对周儿的一番好意,伯母岂能不知”。

“你与周儿从小一起长大,李家只有他一个男丁,你俩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贤侄眼见周儿甘心赴死,一时情急,想要解开绳子,放他一条生路”。

“老妇身为李周的母亲,见他有这样的兄弟,对他这样情深义重,心中如何不感动”。

“实不相瞒,但这绳子却不能解开”。

“绳子是老妇为他亲手绑上的”。

“我们李家世代是守分良民,从无作奸犯科之事”。

“先夫早岁从军,一生征战沙场,最后马革裹尸,为国捐躯”。

“先夫在时,常常告诫家人要处事清白,立身忠孝”。

“而今先夫虽已大去,但是话语依旧在老妇的耳边回响”。

“老妇既为先夫之妻,自不敢违背先夫之意”。

“既为李家之妇,自当维护李家的门风”。

“不能使李家的声誉因事而毁于一旦,受到世人的指摘”。

“若是如此,老妇于九泉之下有何颜面去见先夫”。

“纵使相见,又当如何诉说”?

“那姓谢的淫贼固然可恶,老妇人心中亦恨不得将其千刀万剐”。

“李周为救浑家而杀人,其情虽可悯,老妇人眼见儿子犯下杀人之罪,心中更是如同刀绞一般”。

“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岂能以私害公”。

“所以李周早上回家后,老妇人问明情由,忍住这锥心之痛,亲自用绳索将其捆绑起来”。

“老妇未曾读书,但曾听人说,子不教父之过”。

“如今先夫已逝,母即其父”。

“儿子触犯律法,老妇亦有不教之过”。

“今日老妇与他一同出门,一起投案自首”。

姚氏说罢,便止不住老泪纵横。

在场之人,本是为看热闹而来。

先听李周之言,心中已是怜悯感动。

再听姚氏之言,更是深为触动。

俗话说母子连心,世上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

但是眼前的这位李夫人姚氏,却能忍受可能的丧子之痛。

为了维护国法的尊严。

为了维护清白的门风。

而做出这种大义灭亲之举。

实在是一位贤妻贤母。

这种高尚的,身上闪烁着耀眼的道德光辉的人。

不说当代罕有。

就是与古代贤良女性,甚至贤人相比,也并不逊色。

而且看姚氏一段言辞,一番举动,都是出于至诚,有感而发。

不是那种有意做出的虚伪矫饰可比。

这更让人心生敬佩。

这样的贤妻良母,不仅不该问罪。

朝廷和民间反而应该树为典范,加以弘扬。

以激励世人,矫正颓风才是。

在大家对姚氏的行为啧啧称赞之时,李周心中也是又惊又佩。

如果说自己刚才的言语之中还有表演的成分。

那姚氏这番入情入理,感人至深的话,却显得如此真诚。

如果不是一位母亲,谁能有如此的感情与言语。

即使她是有意为之,也是为了自己的儿子。

相信只有如此,才能保住儿子和家人的性命。

王祥听了姚氏的言语,呆立半响。

他号称没遮拦,只凭一腔热血,为兄弟两肋插刀。

他自问这是义字当头,这是没有错误的。

但是姚氏的一席话,让他抓耳挠腮。

原来朋友的义气之上还有国法和更高层次的道德。

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他看到了双手也被捆着的李清。

姚氏是贤母,李周又一心赴死。

那么作为李家的女儿,李清总是无辜的吧?

她有什么罪呢?为什么也要捆绑着呢?

救不了这个,那我就救另一个。

他转向李清,准备故技重施。

没想到他还未及行动,其心思却被李清一语道破。

祥哥哥多谢你的一番好意,妹子心领了。

妹子是自愿被绑,我哥既是凶嫌。

那家属就有连坐之理。

既然母亲和兄长都要投案自首,我情愿跟随。

我们一家人三口,无论遇到什么。

都要整整齐齐的在一起。

谁也不会抛弃谁。

要是母亲和兄长都不在了。

我也不会独活。

李清的话说的掷地有声。

一而再,再而三。

这李家母子三人的话,不断把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先是热血孝顺的儿子。

然后是大义凛然的贤母。

最后是年幼守礼的女儿。

这一家三口加上死去的丈夫兼父亲李显。

真是满门忠烈啊。

街面上轰动了,彻底的轰动了。

这才是今天应天府的头条。

什么小偷小摸、什么拦路打劫、什么蓝党逆案都得甘拜下风。

这是大新闻,绝对的大新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