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25 为富不仁25(2 / 2)

“简单呢!我们确实有船往天津跑,捎带着给你们运货一点问题都没有。”黄老爷斟酌了一下,“说麻烦呢?籍贯江南,现在朝中的几个高官,也会用我们的船运布。我们不敢随便得罪那些人啊!华掌柜多体谅体谅?”

“理解理解。”华继明点头同意,看来这事没戏。

黄老爷又陪了一会,就端茶送客了。华继明留下两匹当作见面礼,也就失望地离开了。

看着他们离开的身影,黄老爷轻蔑地冷笑了两声,就这土财主,还想与自己合作。

“小枝,你私下里打探一下,这黄老爷什么路数。”华继明低着头盘算了一会,“我看他是不想与咱们合作。打听打听他背后是谁撑腰,实力怎么样。”

张小枝点点头,这是他的拿手好戏。

等他们回到客栈,华承乡与周大杰一行人也回来了,情况不容乐观,这趟恐怕是要白跑了。

华继明想到家里的事情还挺多,就安排华承乡还回去,先把销售的事情抓起来。他则带着杨六儿和周大杰,再在这里等等看。

“东家,我想去找找那个给狗送葬的小孩。看看是不是真如黄家说的那样?”杨六儿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

华继明一看这个冲劲十足的年轻人,摇摇头。“你太显眼了,走到哪里都活力四射,让人一下就能记住。别去给那家惹麻烦了。”

杨六儿直接愣住了,这是啥意思?

周大杰在一旁瞅着杨六儿,点点头,意思是东家说的对。这杨六儿就是有这种特质,只要往人堆里一站,马上就能让人注意到他,想不注意都不行。

“你去打听打听有多少晒盐的灶户,看看他们现在的日子过的怎么样,主要对什么不满意,晒盐怎么才能挣到钱。”华继明边说,边想着社会调查需要了解哪些问题。“大杰,你也和六儿一块去。主要任务,就是了解灶户的现状与想法。”

两个人答应着,收拾了一下,就离开了。随后,华继明就带着华传奇、李大河、徐成,四个人在这镇上溜达着,看看这个镇上都在做什么生意。

华继明感觉有些奇怪,这里是产盐的地方,但来买盐的商人却不多。反而当地的灶户、或盐商都把盐收集起来往南运去。

华继明一打听,明白了。

以当时的黄河入海口为界,以北的称淮北盐场,以南的称淮南盐场,不过都归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管辖。

青口这一片的盐场,最后都会集中到板浦镇进行售卖。而许多有实力的盐商都住在板浦镇,来买盐的也集中在那里,板浦镇就是一个大型的淮北盐场批发交易中心。

而在青口这里,仅仅是个生产地。所以看着有些冷清。

“哎呀,走错地方了啊,要不要去板浦看看?”华继明心里琢磨,“等那两个年轻人回来,看调查的怎么样。如果能行的话,让那这两个人去一趟板浦。”

却说杨六儿与周大杰离开华继明的视野后,那年轻人的活泼就显露出来了。

“哎,大杰,我真有东家说的那么好看吗?”

“不是好看!是容易显眼!”周大杰强调着用词要准确。

“一会到了盐田,咱们怎么找老乡问话?”

“就像在地里干活时候一样聊天吧?咱们在家的时候,聊天又不耽误干活。”

“这是个好主意!一边帮着干活,一边与他们聊天。”

“聊什么呢?”

“东家不是说了吗?就那几项。我给你理一理!”杨六儿自信满满,要给周大杰上课。

“不用,我早就理好了!我给你讲一讲?”

“行,你讲吧!我给你指导指导。”杨六儿嘴上可不会吃亏。

二人哈哈大笑,都知道对方有实力,这事好办了。

杨六儿与周大杰分开,来到晒盐、煮盐的盐田,分别找一家正在忙活的人家去帮忙,然后与灶户热情的聊起来了。

于是这两个人就把灶户们现在的情况摸的一清二楚。

原来,自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实行纲盐制以来,灶户的日子非常难过。

首先,就是被剥削的太厉害。官府编制纲册,只有在册上有名的盐商,也被称为纲商,才被准许贩盐,关键是这纲商的身份是世袭的。所以,钱都让盐商给挣走了,而他们所交的“正盐”,又拿不到朝廷许诺的银子和粮食。“正盐”之外的“余盐”更是被盐商把价压的死死的。

其次,灶户贫富分化严重,有些灶户已经破产。关键是经过近二百的发展,有好多灶户的粮田、提供柴火的田,甚至晒盐的田,有的自己卖了,有的被富户给抢走了。

没有柴火就煮不了盐,没有盐田那就更无法生产盐了。

无法生产盐,但他们承担的盐课税却没有取消,所以有些灶户的日子就根本没法过,不老实的早跑了。剩下来的,只能给大户煮盐。

第三,就是在海州府和盐使司的双重领导下,负担更重了。以前的时候,盐场只归转运盐使司管辖。但现在业务上归有司管,行政上海州府也管着他们。所以,他们不仅要交盐税,还要服劳役,交钱粮,让灶户更是苦不堪言。

看两人回来,身心俱疲的样子。但还是坚持住,把调查来的整体情况,给东家汇报了。

听完他们的汇报,华继明考虑了一小会,接着又问了一句,“灶户现在靠什么活着?”

“他们基本上没有了自己的盐田、粮田和柴火田,但身上的‘正盐’生产任务还在,只能靠给别人出力来挣钱了。”杨六儿回答着东家的提问,“勉强能挣够家里吃的,要是一旦生病有个意外,那可就麻烦了。”

“我观察这盐场的生产还有很大潜力!一个是盐田数量不少,也有不少闲着的。第二还有很多人没工可做。限制盐生产的就是没有柴火。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好办了。”周大杰也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这真是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会有大用处的。

听着他们两个相互补充的汇报,华继明毫不吝啬地表露出赞赏之情。

做的不错,能把问题提炼出来,还能把原因找出来,非常好。要不就派杨六儿去一趟板浦。而周大杰则跟自己,好好谋划一下青口港和青口盐场的事。

“六儿,你先在这青口多呆两天,把这里的各种关系都搞清楚。然后你再往海州府南边的板浦走一趟,看看那个食盐集散的地方,有什么机会没有。到时候我请张小枝与你一起去。这是银子,你路上记好帐。”华继明给杨六儿分配任务了。

杨六儿接过十两银子,非常激动,自己从来没有拿过这么多银子。

华继明就等着张小枝回来,然后听听他打探到的新消息,就准备先回去,后面再想办法。

现在还是起步期,自己远离工坊,心里老感觉不踏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