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充满哲学的康熙195(2 / 2)

   便是数落的那些太子罪状,还有索额图的结局,也能够猜测到。

   当然,这前提是他受到重大的刺激。如今没有受到刺激的他能够理解,或许是有所感觉,却无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

   毕竟,他们终归不是同一人。

   不管是发生过得事情,细节上存在的差异变化,还是其他,都可以说明。

   比如,水幕中的“他”必然没有经历过现在的情况。当然,若是经历了,还能变成如此的结局,只能说能力确实不行。

   至于天意,命运?

   在它们向着他揭示未来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命运和天意了。

   亦或者说,在水幕出现前,或许它就是未来,是命运,会走到那个地步。

   但在水幕出现后,若是还将它的内容当成命运、未来,那只能说愚蠢。

   康熙认为,在得知一切时,有足够的时间让他去验证,去处理,去改善。

   就算是改变不了,也只能说是走错路了,不是命运既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