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余当恭听,共振皇猷”(1 / 2)

1645年五月十二日,晨,南京慈禧宫。

昨天,做了一天的皇上,不知是累的,还是太兴奋,一夜也没休息好。

当徐瑜他们进来时,皇上还躺在床上没有起。

“臣徐瑜叩见皇上。”

皇上身子哆嗦了一下,猛地从床上坐起来,面露惊恐之色,吃惊地看着徐瑜。

“你,你是……”

“皇上,臣是徐瑜啊。昨天……”

“哦。”

皇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没有了刚才的紧张。

他明白了,这儿是皇宫,不是监狱。

昨天,是他们把自己从监狱里放出来,拉到这儿做了皇帝。

刚才还以为自己还在监狱中呢?

从监狱,到皇宫,一个地下,一个天上,在这短短的一天内便经历了,只是自己不知道会在这皇宫里能呆多久。

既来之,则安之。

皇上揉了揉惺忪的双眼,抹掉上面的眼屎,稳了稳心神。

“你们来得挺早的啊。”

“为皇上岂不可倾心尽力?!”徐瑜说道。

“是啊,愿为皇上尽心竭力。”承月等也在一旁附和。

“嗯,诸位爱卿忠心可鉴。今天,我们做些什么呢?”

“皇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赶紧让群臣接受皇上,听皇上命。”

“嗯,对了,昨天朕让你写的谕写完了吗?”

“皇上,写好了,请皇上过目。”

“不用了,你给朕念念就行。”

“是,皇上。”

“先皇帝丕承大鼎,克振前猷,凡兹臣庶……”

“好了,一会儿还要召见大臣,时间紧张,讲先皇帝的内容就不要念了,关键是把我讲清楚,让官员和百姓都相信我就是太子,能够听命于我,就可以了。”

皇上有些不耐烦,打断徐瑜的话,伸了伸懒腰,打了一个吹欠。

南明的绝大多数重臣都以为自己是王之明,是假冒的太子,还把自己关在监狱。

听说,要不是有将军像左良玉们反对,大概自己早就成刀下之鬼了。

想想,就后怕。

要让这些大臣们接受自己,首先就要改变他们先前的认识,不再以自己为王之明,为假冒太子,而是真的崇祯太子慈烺。

世上最难的事莫过于改变一个人的思想。

而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就要靠宣传。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乃至千次、万次,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

那弘光帝不是多次张贴告示,称自己是王之明吗?

“遵命,皇上。”

徐瑜停下来,眼睛在纸张上扫了一下,找到相关内容,继续读下去,“余子知宜殉国,思君父之仇不共戴天,皇祖基业,汗血非易,忍耻奔避,图雪国冤。”

皇上闭上眼睛,脑中似乎映出一幅图画,讲述着一个家图沦亡的故事,自己似乎就是里面的主人公。

似乎又不是。

“幸诸勋戚文武先生,豫怜陨厥莫振,迎立福藩,共图雪耻,余惟先帝是哀,奔抵南都,实欲哭陈大义,身先士卒。”

这是一段尽人皆知的历史,似无须赘述。

“不意巨奸蔽障,致婴桎梏。”

皇上身子又是一颤,眼前浮现出马士英、王铎……

就是他们指认自己为王之明的。

“奸贼。”皇上从嘴中恶狠狠地吐出两个字。

“皇上,对这些奸贼,将来一定要严办,灭门九族。”承月插话道。

“对。”张小鱼表示赞同。

皇上摆摆手,示意徐瑜继续读下去。

“余系中城狱时,每念先帝,无日不痛绝也。今日者闻兵远避,去为民望。其如高皇帝之陵寝亿万之生命何?……”

“这弘光帝狗屁不是。清军一来,跑得比谁都快。”

“这样的皇上,谁让他当的?当初,我们就不同意。”

“还不是马士英扶持的。”

“他扶持福王称帝,都是为一己私利,哪有为天下黎民之心。”

“跑了倒好。他跑了,不是为太子留出位子来了吗?”

“就是,就是。”

众人一边听,一边议论纷纷。

徐瑜并没有参与讨论中来,只是停下来,听着众人议论,见大家不再说了,便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中的痰,继续读下去。

“维余小子,将诸勋旧文武诸臣,念余高皇帝三百年之鸿烈,先帝十七载之旧恩,冀余振旅济此颠沛,何期父老人民,围抱出狱,拥入皇宫。余见宫殿披靡,浪弃祖业,不胜悲泣。奈诸父老哭劝留宫,不能苦辞。嗟嗟父老,焉知余身负重冤,岂称尊南面之日乎?”

“写的好,不愧是南都一支笔。”

“好,好,确实好。”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对着徐瑜竖起了大拇指。徐瑜也是一脸得意之色,将目光投射向皇上,想看看皇上什么表情。

让徐瑜感到奇怪的是,皇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反而更多地显示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来。

这让他徐瑜有些纳闷。

“皇上,告示写得不吗?”

“非也。”皇上叹口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