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江宝的第一份剧本(2 / 2)

他们以文艺工作者的目光来看,这个小剧本的最后,才能揭开最后的谜底。

当老人躺在校园下的老树时,之前的画面的再次回转,只不过这一次,盛世依旧,但他曾经存在过的轨迹,却仿佛成了梦幻泡影,消失的无影无踪。

【青葱校园,碧空如洗】

“张迎新!”

“到!”

“邢启山!”

“到!”

“王瑞琦!”

“到!”

画面渐渐黯淡,画外音突然传来类似于回声一般的声音,在山涧之中回荡。

画面陡转。

【雪山皑皑,峭壁耸立】

“王志国!”

“到!”

“郭大志!”

“到!”

“陈春秋!”

“陈春秋?陈春秋呢?!”

小兵猛地一个滑跪:“报告,那儿!”

只见寒风凛冽抖索,一个年老的士兵,躺在一棵大树下,身着薄薄的单衣,永远地阖上了双眼。

“谁给他发棉衣的?”

队长双手猛地攥成拳头,沙哑的问话声响起,但却无人回应。

下一秒,他的声量再度提高,声线颤抖,双眸饱含热泪,怒吼道,“我问你们,谁发棉衣的?!”

一片寂静。

耳边唯有风雪声飒飒。

片刻后,小士兵才哽咽:

“他、他就是发棉衣的。”

剧本就此戛然而止。

沉默。

王烁和蒋文看完了这个剧本,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没有第一时间,表明自己的态度,甚至是对眼前这个剧本进行评判。

这剧本好吗?

好!

当然好!

尤其是结尾的这个转折,更是神来之笔。

将之前剧本中,“棉衣”这个线索,贯穿整个剧情,起到了类似于主线的作用。

同时,老人的身份也在结局点出,成功解释了,为什么在之前的画面场景中,老人一直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而也正是这种反差,让人不由得缅怀革命先烈,进而升起一种自然的敬仰之情。

在这个公知遍地的时代,年轻一代仿佛始终相信,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圆。

文艺片大行其道,商业片还未得到真正的兴起,没有成为潮流,更别说是一些成功的主旋律商业电影片。

江宝手上的这份剧本,虽然只是一个短片的剧本,但是故事性很强,叙事和拉扯情绪的能力也很强,再加上他的年龄限制……

这个剧本……足以称之为惊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