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学神的贫穷43(2 / 2)

卫星河现在看着他们,只觉得曾经的自己跟他们一样可怜。

十几岁的年纪,也没个领路人,眼里全是迷茫,随波逐流。

在灯红酒绿吧的大城市里,稀里糊涂的就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交给了冰冷的机器,麻木却又无知。

他本来存在感就很低,所以没几个人知道他回来。

办完身份证,卫星河直接找到了乔飞花,两人核算了一下店里的营业额,三个多月的总营业额有十八万左右,毛利应该是十二万左右,还存着好几万的货,除开人工,房租,水电,也挣了差不多十万出头。

他们俩都不着急用钱,于是就分别打了电话给柳倩倩,还有王伟斌,说清了事情的原委。

柳倩倩知道这个事情,答应的很快,王伟斌更是没什么意见。

把分红的时间推一推,从里面抽了五万块钱出来,又从夜市那边拿出了三万块,总共就凑齐了八万块。

乔飞花看他有点焦急,不禁问道:“你这是又看上了什么好项目,急着去投资?”

卫星河嘿嘿一笑,就把要去投网吧的事情,以及自己的经营理念给她说了一遍。

乔飞花点头道:“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很快就会迎来一次大的爆发。你去开网吧,应该也是条不错的路。而且,有人看我们饰品店的生意好,现在沿河路那边已经出现了竞争对手,他们把价格压的比我们低,还做活动。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我们的利润很快就会下跌。所以,你的提前筹谋,让我觉得你对市场的嗅觉很灵敏。”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刚开始做的人少,利润就高。很快就会有一群人会被吸引进来,他们打入市场的方式就是低价,然后市场会出现一个爆发期。但是时间一长,做的人越来越多,市场逐渐饱和,利润就越来越薄。所以,想要争取利润最大化,就必须骑驴找马,趁一个行当爆发之前进去干一票,然后再找下一个风口。”

“你说的很有道理。原本,我还有点担心你,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在你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学习之外的东西。你的冷静果断,你做事情的魄力,以及那种对市场的精准分析和预判。我从小看人就很准,你以后只要保持你的初心,以后一定能干一番大事业。”

卫星河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道:“国家正在高速发展,需要的是你们这种高精尖人才。我再怎么做,也就是个生意人,也只能最大程度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而已。”

乔飞摇头道:“这个你说的有些偏颇。只有解决了物质文明,大家才有余力追求精神文明。我小时候家里穷,父亲多病,天不亮我就要和妈担着米去镇上卖。大热的天,我妈挑一担米,七十斤;我瘦,挑那担五十斤,总共要走二十多里的山路。到镇上,米贩子看卖米的多,把原本一块二的价格压到一块一毛八。我妈觉得太便宜,就不肯卖,顶着大太阳在那等。直到散场,米贩子只肯出到一块一毛零五。我妈性子倔,为了几块钱,宁愿把米在原路挑回家也不肯卖。就这样,我们赶了趟集,一粒米也没能卖掉。我因为心疼我妈,就把那担七十斤的米挑起来。可是那米确实太重,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脚下一滑,差点摔到,米也洒了些。挨了我妈的一顿骂,我没办法,只能用草帽把掉在地上的米混着泥土装起来。”

说到这里,她悠悠的叹了口气道:“你说,如果当时我们家做生意有钱的话。我们一家人也不至于受这样的苦,我爸也不会因为没钱治病而早早的离世。当时我就想,书读的再好,考再高的分有什么用?其实生活中的大部分苦难和烦恼,都可以靠金钱去解决。虽然听起来有点俗气,但事实胜于雄辩。我一直就很佩服那种,早早的直到自己要什么,并可以持之以恒为之努力的人,你就算一个。”

听到这样一番话,卫星河想到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感同身受的同时,心里也不禁有些发酸:“我也很佩服你,面对生活的苦难从不抱怨,只是一直坚定自己的目标。我觉得,你们家当时要是真的有钱的话,你是可以少很多生活的苦难。但也有可能,你会因为优渥的物质条件,而缺乏读书的原驱动力,一中也会少了个学神,国家也会因此少了个栋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