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和文字150(1 / 1)

尽信书不如无书。

从初中听到这句话开始,我就对书产生兴趣。同时,也抱着怀疑的态度。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当我遇到瓶颈时,我会找书,找资料,但使用这些资料的时候,我会一边认真的去实践,同时抱着怀疑的态度,直到顺利完成,我才把这个计入我的宝典。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是从我爸爸的书堆里看到的,扉页的毛主席语录,至今还历历在目。实践过了,特别是经过我的手亲自实践过了,我才相信它。

还有老师记在黑板上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被我引申为戒律“万事皆有度。”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觉得那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起点。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开始发展自我认知,探索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他们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角色的扮演,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和社会能力。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是逐渐形成的,并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变而不断变化的。

“变”是唯一不变的。这句话就是一个真理。

任何人任何事都会变。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因为有的人把自己的观点或结论记录下来了,后来人可以根据它,通过不断的修缮和修正甚至改变,越来越趋向于真理,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拓荒者。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给人类带来了信心和探索的方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信息。第一个吃熟食的人,第一个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的人,第一个打破常规的人,第一个记录文字的人,这一切第一个,给人类指明了方向,给罪恶指明了方向,给偏见和善良也指明了方向,任何事物,带来的至少是两个以上的影响,有善和恶,也有模棱两可的善良和平庸。

也许,这也是文字的力量,否则,那些我们没有亲身经历,也不能亲眼所见或亲耳所听的事,怎么进入我们的视野和我们的脑海里的?

书,或者说文字,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明智的镜子。

也许,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书被电子文字所代替,书被其他更方便传播留存的介质所代替,但越来越多的信息或文字,让人更容易混乱,更难识别。

纸质版的书可以通过印刷,通过纸张,通过书号等很多信息来辨别书的真伪,内容的真伪另当别论,但电子文字呢?

有时候,通过搜索会出来很多模棱两可的信息,看得到的文字,认识的字,但哪个内容是真,辨别和甄别能力又是另一回事,还有的道听途说就记录成文字,特别是一些有影响力的传播途径,更让人觉得难以甄别。

记得小时候,听老人说话,把“张三家的牛”听成“张山家榨油”,诸如此类的事情,更是让人捉不到头脑。

文字,是严肃的事情。特别是记录下来,展现在公共媒体上的文字。

对于那些某某专家之类的话,更是如此,广告另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