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李平第一战38(1 / 2)

大业九年七月十三,立秋

杨玄感经四月密谋到公开起事以来已达一个月,天下震惊,原关陇之人不得志从杨玄感者云集,一时风头无两。

余杭人刘元进趁机煽动百姓劫掠江东郡县。

祖籍关中的梁郡人韩相国起兵响应杨玄感,被封河南道元帅。

来护儿手下将领李子雄叛逃杨玄感被其重用。

而今已经攻下洛阳东城上春门的杨玄感立于城上,朝城内高呼道。

“吾乃上柱国,家资何止千万?此次不顾灭族起兵不为富贵,乃心系天下解百姓于倒悬尔。”

城下百姓闻言欢呼雀跃,不久杨玄感命人打开紧挨着皇城的含嘉仓,任百姓索取粮食。

如今的杨玄感志得意满,眼见皇城将下,心中更觉稳操胜券,自从俘获了隋将韦福嗣之后杨玄感便不再器重李密,而是听信韦福嗣的计策。

七月中旬,虎贲郎将陈棱攻占黎阳,宇文述兵锋直至虎牢关,来护儿携水军抵达小平津关,在杨玄感于函谷关与西边来的卫玄对峙之时,关内守将屈突通已经从太行山抵达关内,并屯兵河内,彻底切断了杨玄感西进的可能。

七月末,杨玄感败于董杜原,率领仅存的十余骑逃入上洛中已是穷途末路,自戕不成反被其弟杨积善乱刀砍死泄愤。

八月,杨广于涿郡蓟县下令:

“杨玄感之乱,从者数十万,朕深感天下人不可多,多则聚众为盗。今反叛平息,需严加彻查,主动依贼者——死,委曲求全者——除爵为民,接受逆贼馈赠贱民——死。”

至此,震惊天下的杨玄感之乱终于落下帷幕,从者皆死罪,如韦福嗣直流车裂,杨玄感的尸体被烹煮由当初被迫卷入的勋贵子嗣啖食,并下令夷三族,其父族、母族、妻族凡是五服之内男子皆被屠戮,女子充入掖庭永世为奴。

当初接受杨玄感开仓赈济的三万多百姓皆被活埋。

其中杨玄感的谋士李密因为在押送途中贿赂士兵并借机逃脱,如今不知所踪。

终于,杨广的决策点燃了天下百姓的怒火,从义军者不计其数,隋廷对天下的百姓掌控十不存一。

而面对这个结果,杨广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剿贼,频发大军充入各讨捕大使帐下,以平息内乱。

便在九月初,李平接到调令,跟随尉迟融北上重新回归杨义臣麾下继续剿贼。

路上,李平看着跟随大军的杨絮却无可奈何,只能安心行军。

不多时,前面快马来报。

“启禀将军,前方三里外发现大量敌人,约万人。”

“撤,撤!”李平大吼,之前被上万义军冲击的恐惧还历历在目,不敢迟疑。

就在此时跟随李平的团长一把拉住李平马匹的缰绳,差点将李平给甩下了马。

“将军,敌军与我军如此靠近,怎可贸然撤退,岂不是将后背暴露给敌人?我等应当立即组织阵型,以逸待劳。”

“哦对对,快结阵。”李平擦了把汗,心道自己还是太年轻了。

“丢人。”杨絮白了李平一眼道。

两刻钟不到,敌军已经出现在视野的尽头,先头部队撞见李平的军队皆为之一愣,显然他们行军的时候并没有广撒探子,停在原地不多时似乎是得到了命令便开始朝这边冲来。

“杀呀,砍死官贼。”

旌旗摇曳,上万大军如同潮水一般从天边滚来,奔腾的脚步声回荡在大地之上,在得到李平的首肯后,团长挥舞手中的旗帜开始指挥。

各队在看到旗帜挥动后开始执行各自的命令。

战鼓起,缓慢而低沉,随着敌人的接近,越来越急,最终和人的心跳保持一致,每一击,仿佛击打在人的心坎中,令人心颤又激动。

“举盾!”

“步弓手,预备,放~!”

没有拉弓瞄准待命的镜头,只有得到命令后弓手快速上弦并利落的射击。

弓,在张弦的瞬间弹力最大,射的最远,张弓不射在满弓状态下的时间越长,弓梢越疲劳,弹力也就越低。

而那些义军,在箭矢射出后立即举盾防御,脚上始终不停,上次他们劫掠长乐,收获了大量铠甲兵器,战力更上一筹,并且撤离后张金称还将队伍重新整编,不再似从前那般不堪一击。

“去,通知左右翼,两面包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