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水叠三浪32(2 / 2)

演正道长心系着两大袋粮食,把细竹棍往旁边地上一甩,扭动了一下双肩。

“遇强则强,道长你到底有多强。我想看看道长的终极实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不然,我将会坠入无尽的梦魇,再无一点自信拿起刀来。”

崔泊一脸诚恳地祈求。

“贫道年老了,全部施展开来很伤身。崔家主,武学没有止境,我大中华的武学高手数不胜数,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何必执着呢。”

“不,我就想看看,不然死不瞑目。这是十两黄金,只求窥探一下道长的境界。”

崔泊说着,就从骡马马鞍袋子里,拿出了一根金灿灿的大金条。

演正道长看着金条,吞咽了一口口水,睁圆了双眼。

“当真。”

“不过就是十两黄金,若能看到道长的终极境界,太值了。”

演正道长立即高喊道:“七杀道童们,把你们的师父师叔都叫出来。七修道童,立即协助准备七追剑阵。”

顿时,正一观门口整齐站立的道童们都慌乱了起来。

很快就有七个道童扛来了七根洛阳铲,并用洛阳铲在青石坝子中间,掏七个孔。

孔洞里的淤泥,很快就被用洛阳铲掏空。

演正道长一脸堆笑看向崔泊。

“每年三月三玄天大帝圣诞,也是我正一观检验弟子剑法功底的时候,这才没几个月,阵眼中的泥就这么多了。”

“阵眼。”崔泊疑惑地看向演正道长,继续道:“难道,你们练剑还需法阵辅助。”

“非也。”

演正道长甩了一下拂尘,故作高深道:“不急,一会儿你就明白了。”

不一会儿,来了六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道人,这六人是正一观金字辈七杀,除了大师兄金辉道长在山下道医馆外,都到齐了。

正一观第六十九代七杀,都是演正道长的亲传弟子。

分别为金辉,金泽,金雄,金仁,金奎,金宇,金川。

金泽六人扛来了长短不一的七根竹竿,并把竹竿一一插进了青石地面的孔眼里。

七个孔眼呈两排,整体看来是个四边棱形。

孔眼左三右四,竖起的竹竿由低到高。

右一竹竿露出地面三米,左一竹竿露出地面四米。右二竹竿露出地面五米,左二竹竿露出地面六米。

依次插下去,最后一根是右四竹竿,已经是九米高杆。

两排竹竿相距五米,每排竹竿间隔两米,七根竹竿的位置相互错开,左边的三根竹竿,恰好在右边两根相邻竹竿的中间。

七个孔眼的旁边,地上都镶嵌有两个小铁环。

金泽六人用麻绳穿过铁环,纷纷把七根竖起的竹竿根部,捆扎得结结实实。

这时有四个道童,抬来了两筐已经开始退黄的青葫芦。

六个年轻道人纷纷扳弯竹竿,用一截短麻绳系在了竹竿顶部,麻绳另一头系了一个葫芦。

七根竹竿顶部的葫芦系好,十二个道童整齐站列,金字辈的六个年轻道长纷纷从腰间拔出了一柄三尺短剑。

演正道长指着金泽六人手里的剑,向崔泊道:“你看到他们手里的剑了吗。”

崔泊定睛仔细看了看,立即道:“很独特,细长扁窄,一面四棱,刃口寒光凌厉,类似春秋战国的古剑,比后来文人墨客所佩戴的三尺青锋,更加具有杀伤力。”

“你说的斩邪剑与他们手里剑,是一个模样。只是斩邪剑通体黝黑,浑然天成,且刃口圆滑。当年贫道的师尊带着那斩邪剑,去杀八国联军洋鬼子,再也没回来。斩邪剑已经失传了,别说你无缘,就算是贫道也只见过两次,可惜了啊。”

演正道长说着谎话,感叹时还至情至真。

“哎。”

崔泊叹息跺脚,随即一脸惊奇地问道:“没开刃,怎能做到吹毛断发,无坚不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