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何家分家 14(2 / 2)

看了一眼何二郎,哎,的确不是做生意的料,平时在店里也只是看看账,无所事事有一天,如果不是家里的少爷,早就被人炒鱿鱼了。

不过何父何母倒对二儿媳高看一眼,这胸襟,这气度,男子也少有。

最大家业说不要就不要,哎呀,农妇教的女儿,比秀才教的女儿,更有涵养。

之后孙春兰又赶何二郎去学厨艺,开了一间糖水店。

越开越大,又在贵人住的东城开了一间。

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何氏家族里越来越有名气。孙春兰在何父何母里越来越有份量,比何大嫂还受宠。

孙大姑嫁入府城让村里羡慕,但她做了一件事,更让村里人膜拜。

孙春兰在何家站稳脚跟,贤惠,聪明,识大体的好名声也跟着在族里传开,一来二去,和她交往的妇人变多了,族里人也没有看不起村姑出身,毕竟这份大气和割让,城里人的姑娘也做不到。

慢慢的,族里有人想找一个像孙大姑这样的儿媳。

与何老太太交往过密,未出五服的何文书家,特意找上孙春兰,开门见山问孙家村有没有合适的姑娘,性子和她差不多,样貌过得去,当然最重要是屁股大,家里兄弟姐妹多的。

孙春兰一愣,何文书家,怎么说呢?

子嗣比何二郎未成亲的时候还少。他家像被诅咒一样,每个嫁过去的,只生一个儿子,姑娘倒有,可这要去别人家的。

何文书家还有一个特别,爷父孙长得特别瘦弱,风吹就倒的那一种,姑娘可不喜欢呢。

不过何文书家与京城的何家关系更近,得到的庇护更多。爷爷在府城衙内做文书,父亲也是,现在未成亲的何礼阳也到衙内做文书助理。

要论地位,比何家高很多。

何文书坐拥三进大院,几百亩田地,听说还有小庄子呢。

呼奴唤婢,衣食无忧,何礼阳虽然长得不好看,但家底摆在那,姑娘也愿意嫁进去,决定能找到合适的媳妇。

孙春兰疑惑地问:“婶娘,你在开玩笑吧。”

怎么找村姑的?自己就是村姑,没看不起村姑的意思,可门第之差真实存在,能嫁进何家那是运气爆炸。

何文书家也直白,直接说:一来看中孙春兰的人品,相信孙家姑娘也不会差到哪里。二来看中孙春兰的好生养,相信孙家姑娘也差不到哪里。

对于何文书一家来说,找个门当户对的姑娘,就算能提携到女婿,阳哥儿也承受不起。主要是他的身体不行,干不了太多活,顶多做一辈子文书。

所以对家里来说,开枝散叶才是最重要任务。

孙春兰又问是婶娘的意思,还是家里的意思。

何文书家回复是家里商量好的,大家都同意找个好生养的姑娘,村姑就村姑,生的娃是何家的,又不是村姑家的。

后来孙春兰便把村长家的玉娘介绍给何礼阳。两人相看对眼,一拍即合,第二年就生了个大胖孙子。

孙家村的姑娘在何氏族里扬名了。

而孙家村看到孙春兰提携族里的姑娘,帮她们嫁入府城。

每次孙春兰回来,必然引起轰动,万一春兰看中自家姑娘,带去府城做少奶奶,家里可有机会农奴翻身做地主了。

看看孙伯民一家,看看村长一家,借着何家的势,日子越过越好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