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借音 52(2 / 2)

郑夫子和气地说:“昨天教的,可还记得?”

孙山三人表示记得。

郑夫子满意地摸了摸胡子,点了孙山起来,说道:“孙山,背一遍,用上官话。”

十二个字,一点也不难,很快背完了。后面的德哥儿,杨清北也能顺利背完。

昨天郑夫子布置了作业,就是抄写十二个字。

三人把作业上交。

郑夫子点名说:“杨清北写得最好,不错。孙山和孙定德,你们要加紧练习,笔顺是对的,但字太大了,得要练小。”

孙山和德哥儿表示多谢夫子的教导,一定会好好练习的。

之后郑夫子开始一天的正式上课。

这次,他教了二十四个字。

一笔一划地教学生怎么写,怎么读。

先用广南话读一遍,解释其中的含义,还讲述里面的故事。再用上京官话读。

郑夫子说:“你们刚启蒙,所以我还跟你们讲广南话,等过段时间,我上堂会用上京话讲。记住,一定要好好学上京话,将来有机会,去不同的地方,上京话就是通用话。”

孙山三人表示知道了,一定会好好跟夫子学。

孙山听到郑童生的官话,带着浓烈的广南话口音,知道不正宗。

可又如何呢?语言,语言,让别人听懂就行,甭管你是广南口音,还是广北口音,又不是CCTV的专业主播。 郑夫子教完后,就到隔壁班教。

整个郑氏学堂,就一个夫子。这样看来,劳动强度还是挺大的。不过幸好学生也少,教起来得心应手。

德哥儿看到夫子走了,扑在孙山的桌子,悄声说:“山子,夫子今天教得太多了,我有些不懂。”

还没等孙山回复,又扑到杨清北的桌子上,同样问:“清北小弟,你全会吗?”

杨清北头也不抬地说:“会。”

简洁明了的回复,给德哥儿拳拳暴击。

德哥儿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问:“真得会?你不是骗我的吧。”

还未等杨清北回复,掉过头对孙山说:“山子,清北全会了。”

孙山点了点头说:“我也会。”

抬起头,认真严肃地说:“德哥儿,上课得认真听,夫子教得很清楚,不会,你要自己找原因。”

二十四个字,孙山知道如何写,就是上京话难学。

孙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像小时候学英语那样“借音”。

比如英语的“lunch”,孙山就在旁边标写“烂曲”。

昨晚还特意叫孙伯民给弄好几支简易版的炭笔,把不会读的,难读的借音标上去。

这里说上京话没有拼音学,只能郑夫子读一句,学生学一句。

就是如此的笨拙又重复地学习。还不保证音发得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