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洪秀才 146(2 / 2)

请人做事,一般会选择血亲,这个年代血亲代表一体,一荣俱一荣,一损俱一损,任人唯亲。

等了一会儿,中年男子就出来了,客气地说:“来,进来,夫子要见你们。”

孙伯民和孙山跟着中年男子走入学堂。发现里面别有洞天,竟然小桥流水人家,非常别致。

穿过一个拱门,走进里面,发现好几间屋子。

孙山瞄了几眼,有学子在读书,看来这里就是课室了。穿过几间课室,走到最里面。

中年男子停住脚步,敲了敲门。

里面应了一声,中气十足。

中年男子打开门,指示孙伯民和孙山进去。

孙伯民和孙山向中年男子点了点头,走进去屋里。至于带来的拜师礼,刚进来,就被中年男子放到外屋了。

孙山和孙伯民向洪秀才行礼。

洪秀才站起来,示意孙伯民和孙山坐下。

孙山抬头一看,洪秀才跟郑夫子年纪差不多,穿着淡绿色长衫,留着长长的胡子,瘦高瘦高,脸比较长,颧骨凸起,看样子不怎么好相处。至于真实性格,需要相处下来才知道。

洪秀才先开头:“孙山,对吧。”

孙山想不到他先叫自己,赶紧下椅子,向洪秀才行礼:“是,夫子。”

洪秀才点了点头说:“郑童生的信我看了,听他说你读书不错,想更进一步,继续科考,你确定这么做吗?”

孙山拱了拱手,坚定地说:“夫子,是的,我要科考。”

洪秀才嗯了一声,对孙伯民说:“孙伯民,你家儿子要走科举之路,有些事,我必须先说一下。”

孙伯民坐立不安,听到洪秀才喊他,赶紧起来,紧张地说:“夫子,你说。”

于是孙山下面听到的竟然是洪秀才跟孙伯民算一笔账,对,就是读书的账。从入学到科举,所要的花费。

比如问:“你家儿子住学堂还是?”

孙伯民回答:“住学堂。”

然后洪秀才在一边加了一笔500文。

洪秀才一边问,一边算账,最后总结的跟孙山总结的差不多,严肃认真地说:“你家儿子,从此刻到第一次科举,起码要花80两。我听说你家只是种地的,这笔钱,对你来说是一笔巨款,你准备好了吗?

80两是最低的,如果再去几次科考,需要更多的钱。

你也知道,能一次通过,考上秀才的,目前黄阳县根本没有人做到,你这笔钱,可能打水漂,你准备好了吗?”

孙山早就跟孙伯民算好账了,洪秀才的再次算账,还是引起孙伯民的心扑通扑通跳,心里暗暗地骂读书太败家了。但儿子要做,没办法,只好让他去干了,独苗苗,反正家里的钱都是他的。

孙伯民坚定地说:“夫子,我知道的,来之前,山子已经给我们一家算好账了,我们家还能承担得起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