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60(2 / 2)

这就意味着9年参加一次岁考就可以。

另外30年以上的老秀才是不用参加岁试的,七旬老人和身体有病的也不用参加。

秀才不是淘汰制,不是末位竞争,对于无欲无求的秀才来说,只要岁试合格就行,而且学政一般都会给过,只要别太过分交白卷。

像孙山这种小年轻,还要继续科考的,除了过岁试,更看重的是参加乡试的资格考试--科试。

科试是名额制度,必须排名靠前才有机会参加乡试。

但府学那边也会看情况而定,如果你真得非常渴望参加乡试,等级又低,那么求求情,府学可能会给你一个名额参加乡试。

就像高校招生,保送生、特长生等,不一定要高考,或者高分才能上大学,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变通,而且又符合规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院也不例外。

所以除了正规途径,还有其他小路到达。

晚风徐徐吹过,孙山更清醒了,这次能过院试,他觉得实力未全发挥出来,相信自己不会难倒在“科试”上。

何况据小道消息,漳州府的乡试名额是非常多的,稍微努力一下,就能拿到名额,没听过有人担心无法去参加乡试。

不像其他文风盛行的地方,抢过乡试名额还要争得头破血流。

等了一会儿,孙伯民和郑弘远从灶房出来,原来郑弘远比孙伯民更细心,回来就帮孙山煲药。 孙山感动得不要不要的,想不到便宜姐夫那么关心自己。

郑弘远欢喜地说:“山子,来,趁热喝药。喝了就好了。”

孙山又不是傻子,怎么会趁热喝药呢?

中药那么苦,一口一口地尝,会要老命。

即使他身经百战,喝药无数,还是害怕的。

只会等药放温,一口吞掉。

孙山笑着说:“二姐夫,辛苦你了。”

郑弘远愣了愣,错愕地看着孙山,随后脸蛋红红地说:“一家人,不辛苦。”

心里无比甜蜜,原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被山子看到的,果然山子是好的,会感恩的。

孙山的确非常感谢郑弘远,跟着孙伯民忙来忙去,比自己更像孙伯民的儿子。

孙伯民吩咐做什么就做什么,任劳任怨。

郑家人不愧是郑童生的家人,一家淳朴至善,温润细无声。

这或许是言传身教又或许叫“家风”。

像郑弘文,除了考试的时候神经质,负能量满满,但平时在学堂对孙山颇多照顾。

特别成为亲家后,郑弘文经常带好吃的跟孙山一起分享,像个大哥哥一样照顾他。

身为同窗,相互学习、共勉,并没有传说中的羡慕嫉妒恨,更没有酸言酸语。

这次院试,郑弘文落榜,伤心是伤心,伤心过后一往既往地对待孙山,并没有一个落榜,一个上榜的比较。

孙山非常喜欢郑弘文的性子,当然考试的那段时间除外。

孙伯民看药差不多放凉了,又急着催促孙山快喝药。

在老父亲的坚持下,孙山一饮而尽,吃了个蜜枣压味,即使高中的喜悦也抵挡不住药的苦涩。

人啊,还是不要生病的好!

他接下来的任务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锻炼身子。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也要好的身子才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