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妙计安粮价(2 / 2)

古之名臣概莫如是!

“县尊还需注意,这第三步的时间一定要把握好,要等到第二步完成,百姓稍有屯粮之后才能进行,不然粮价突然涨上去,百姓恐怕真的会饿死。

而且,在实施第三步之前,县尊可以提前放出风去,就说县内粮食不足,官府有意和粮商妥协,只要能运来粮食,泾阳县内粮食无论价格多高,官府都绝不干涉。

如此,便可降低粮商的警惕性,也可安抚住粮商不至于外逃,甚至为泾阳县引来更多粮商运粮。”

章权长出一气,对着魏镜湖拱手道:“这三步具体如何实施,县尊可自行斟酌。”

计划说完后,满座皆惊。

“贤侄,你今年多大了?”

孙绳祖望着章权,平复了一会儿心情,这才缓缓开口。

“回孙伯父,今年刚满十二岁。”

“十二岁啊!”魏镜湖看着章权的眼神越发欣赏起来。这些计策,怕是朝堂上的衮衮诸公都想不出来。

“永安兄,关学怕是要自此子开始振兴了!”魏镜湖感慨道。

“哈哈哈”

孙绳祖哈哈大笑起来,而后指了指章权郑重道:“日后当为关学第一人。”

“要不就趁此机会,将章贤侄收入你的门下吧”

魏镜湖忽然提议,有些激动的说道:“择日不如撞日,今日之事必为以后士林佳话。”

孙绳祖也有些意动,但是这种事情他自己肯定是不能主动提的,于是便略显期待的看向了章权。

章权自然知道这个眼神意味着什么,他想也不想的直接跪倒在地,结结实实的磕了三个响头。

“请老师教我”

“好、好、好”

孙绳祖激动的将章权扶起来。

世间事本就奇妙,他也没能想到昨日初见的孩子,今日就能拜倒他的门下。

“你虽未及冠,但心智已与成人无异,索性今日我便为你赐字,今后当日日三省己身,切不可成了伤仲永。”

“学生自当谨记先生教诲。”

“永安兄可有好字?要是没有的话,我倒是可以代劳。”魏镜湖在一旁打趣道。

孙绳祖白了他一眼,而后沉吟片刻,出声道:“《尚书》太甲有言: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毫,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

说完原文后,孙绳祖对着章权解释道:“上古之时,太甲继承地位,但是却昏庸无道,当时的贤相伊尹就把太甲放逐到了汤的墓地桐官。

三年后,伊尹才让太甲回来,为了教育太甲道理,伊尹常常思考常理,作《太甲》三篇教导太甲”

作为一名经历过义务教育的优秀学生,章权机械的点了点头。

不过,他有些不明白的是,这一大堆的古文,和他要用到的‘字’究竟有什么关系?

没让章权疑惑太久,孙绳祖这才缓缓道出了自己的想法:“今后你的字便叫‘思庸’吧,希望你能和伊尹一样,时常思考常理,写出属于我们关学的《太甲》。”

“好一个章思庸,果真是好字!”魏镜湖起哄般的叫好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