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必须得改剧本!(1 / 2)

四世三公家族的庶长子袁绍会不会是个蠢货?

答案是否定的。

能跟曹丞相混迹一块儿,能位居十八路讨董诸侯的盟主,却在何进想要杀宦官的时候反复提及“斩关入内”、“勒兵来京”。

他是真不知道纠集外兵入京的严重性?

还是说另有其他什么目的?

这些话是他袁绍自己真心想说,还是袁家长辈另有交待?

毕竟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刘宏也不能妄加判断。

唯一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彼时的汉室,已经处于威严丧尽的阶段,已经没有人再把“勒兵进京”、“斩关入内”这种事儿看得有多严重。

而直接或者间接导致这一后果的历史事件,却已经快要上演。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场历史大戏的演员有很多,包括刘宏、窦太后、窦武、陈蕃、王甫、侯览等等,全部都是这场大戏的演员。

其中,刘宏扮演的是角色提线木偶和人形印玺。

窦太后和其父窦武扮演的是两个倒霉蛋。

王甫和侯览等人扮演的是奸佞阉竖。

陈蕃扮演的是以身殉道的志士。

如果根据谁得利最大,谁就嫌疑最大的推理原则来看,当时得利最大的似乎是刘宏——窦武谋诛阉竖,失败身亡,陈蕃殉道、窦太后交出印玺,迁居南宫云台,王甫等太监虽然保住了性命和权势,但是刘宏却趁机直接亲政,似乎得到的好处最大?

但是,事实的真相并非如此。

当时窦武与陈蕃谋诛宦官事泄,曹节等伪造窦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而当时已经七十多岁的陈蕃,却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

自此之后,大汉天子的威严就算彻底完犊子了,再也没人在乎皇帝一怒。

想到这里,刘宏也不禁微微摇头。

必须得上雒,改剧本。

要是按照原来的剧本继续演下去,搞不好自己也只能玩什么“狗官”的戏码。

暗自琢磨一番,刘宏干脆让人把刘冲找来,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高邑灾情已了,寡人也该继续上雒,那五十名良家子,你要多多费心才是。”

刘冲直接拜道:“唯!”

……

雒阳皇宫。

嘉德殿。

窦太后还是坐于珠帘之后,窦武和胡广、陈蕃等人还是位居百官之前。

今天这场朝会的议题有两个,一个是该怎么迎接刘宏,另一个是由谁来教导刘宏读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