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朱和圣的安排50(1 / 2)

阳历一六八九年,宣武二年四月十五日。

南直隶,应天府。

叮铃铃!

踏踏!

“八百里加急!挡路者后果自负!”

在一阵阵马蹄声、铃铛声和传令兵的呼喊声中,快马踏入了应天府城门。

随即,那个传令兵又扯着嗓子大吼着。

“捷报!捷报!”

“我军大捷啊!”

“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大明北伐军大破伪清!光复皖北和北南直隶!击毙伪清南征军主将纳兰容若和图海二人,歼灭伪清南征军数十万!”

“大明陆军大获全胜!”

早在应天府城门翘首以盼的应天市民们在亲耳听到这份振奋人心的消息后,也开始互相拥抱,疯狂欢呼。

“大明万胜!”

“帝国万岁!陛下万岁!”

“大明万年!”

在应天府城门附近的百姓们的一声声喊叫声和惊叫声中,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座应天府,这座大明第二帝国的临时陪都彻底沸腾了。

这等功业,要是在宋朝真宗之前,皇帝肯定是要上泰山祭拜一番的。

不过,说来也奇怪,为什么宋朝之后的皇帝立了天大的丰功伟绩也不肯去泰山呢?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和唐高宗李治,这四个曾经立过丰功伟绩的帝王都在泰山进行了隆重的祭拜仪式。

当然,去过泰山的外加一个宋真宗赵恒,这个皇帝听说没什么大的功绩,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成为了华夏第五个在泰山祭拜的皇帝。

大明第一帝国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貌似救没有去过泰山,而是在应天紫金山祭拜。

也许是太祖不喜欢吧。

不过,这不是重点。

在应天市民的簇拥下,传令兵也只得放慢骑行速度,都是帝国的子民,又不是什么下等民,万一随便一撞,撞死了哪个大人的家眷就不好了。

更何况,都到了应天府,就没必要如此快了。

享受这种快感也好啊。

“都让让,都让让!我这是要送到金銮殿的!”

于是乎,这个传令兵费了好大的力气才从百姓的簇拥当中摆脱出来。

“八百里加急!挡路者后果自负!”

“大捷!”

喊着这几句话,传令兵一路骑马来到了皇宫门前,直到见到皇家侍卫后才下马。

当然,帝国的文武百官也在皇宫门前,等待着传令兵把这份捷报送来。

文武百官簇拥着传令兵一路冲过了数道大门,一边奔跑一边高喊着,甚至有一大堆上了岁数的老臣都忍不住在喉咙咳了好几口兴奋的老痰。

被簇拥的传令兵更是满脑袋冷汗,虽然帝国刻意宣传皇帝官员亲民的形象,让不少人认为文武百官和皇帝都很仁慈,但是这一大帮人可以说是帝国金字塔顶端的食利者,站在他们身边都要汗流浃背了,更别说他还被这帮人簇拥着。

就这样,这个传令兵在接受完检查之后,开始一路小跑,见到大明的圣君朱和圣之后,立刻就滑跪到他面前。

当然,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开始沸腾了,他们开始将那个传令兵团团包围,被包围在正中央的传令兵急得说不出话来。

见到这个传令兵如此窘相,朱和圣开口了。

“诸位爱卿,稍安勿躁!”

听到朱和圣的话,这帮文武百官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原位当中,丝毫都看不出刚才有多乱,这大概就是帝国的官僚吧。

经过琉球的扩地之喜后,朱和圣对于前线战事的捷报也开始冷静了不少,甚至认为这就是帝国将士应该的。

因此,朱和圣大抵就是全场最淡定的人吧。

他明白,以后类似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就因为江淮战事而大惊小怪,没有圣君之姿。

“说吧!”

朱和圣大手一挥,开始洗耳恭听。

刚才还有些无所适从的传令兵慢慢抬头,努力的调整呼吸,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双膝跪地,认真地读起了李定国的奏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