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261(2 / 2)

王贲:“阿父率六十万大军出征,已经是‘空秦国甲士’,倾尽全国兵力。

何来轻飘飘五十万大军,就南征百越?”

“若说是阿父曾率领的那支大军,征战五年,五十万大军都陷在了百越战场,又何来大军灭燕齐二国?”

大秦一统大业从何而来?

兼并六国的战功几乎全出自王家父子,王贲论城府心机或许稍逊,但军事一道是他吃饭的看家本领,此时竟是最敏锐之人。

“况且仙使开始言语中,用了‘塞’、‘守’、‘处’、‘结’字眼,这五军难道并非分兵进攻,而是分五路防守?”

“况且言语中的‘番禺之都’,根据仙使舆图及曾所言,不是在离水的入海口——珠江口?

秦军不是去南征百越之地吗?怎么就又已经打下来,并能直接驻兵以守了?”

怎么去的?渡海游过去,凌空飞过去吗?

王贲:“还有,镡城在黔中郡外以南,余干在闽中郡外西北,南野在庐江郡南端,九嶷山亦在湘水源头。既是南征,为何此四路大军会在大秦边境,采取守势?”

连番追问之下,王贲更加疑惑至极:“五路南征大军,四路陈兵边境防守,另一路却孤悬南越腹地的番禺——且不论这路大军是如何去的。”

“这样的布局,难道不诡异至极?”

作为典客的冯去疾,对大秦周边势力也颇为了解。

“百越似草原胡人生于丛岭,部落聚居,茹毛饮血,棍棒为兵,松散如一抔河沙。”

“无牢关以据,无高墙以守。进亦无长枪利兵,试问要如何杀秦军三十万?”

“当然,百越是瘴疠之地,深山密林多蛇虫毒蚁,行军确实艰难。”

冯去疾理性思考,只觉荒谬至极,“即便如此,难道百越是什么无边沼泽,只要踏足就会陷死其中?

秦军也曾出征荆楚南地,一样也是虫蛇瘴疠、泥泞沼泽遍地!”

确实,此时的长江以南、闽越一带,与欧越之地一样,几乎都是

不曾开发的深山老林。

周邈:或许有些人觉得,百越人人均蛊王,挥手就是嗡嗡簌簌一片遮天蔽日的毒虫毒蛇,分分钟灭万千秦军呢![狗头]

冯去疾但也承认:“后勤粮草补给艰难,这倒可以预料。”

大秦君臣破防的模样,让周邈的恶趣味得到满足。

便也稍稍收敛促狭,先从最近的冯去疾的问题开始解答:

“正如冯上卿所言,秦军南征百越,克服后勤问题的难度,远胜于战争本身。”

“秦军最大的敌人不是百越部落之民,而是艰难的后勤,以及瘴疠之地的恶劣自然环境。”

“后勤上的极大困难这一点,无论在《淮南子》还是《史记》中,都有所描绘记载。”

周邈再次插播解释:“《淮南子》是一本汉武帝皇叔淮南王及其门客所著,诸子杂说的汇编,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学术著作。

——并非一本史书。”

“我刚才所说,就是《淮南子》一书中对秦南征百越的论述。”

#给大秦君臣一些野史被当作正史的震撼(荒谬)体验!#

大秦君臣:……哈。

#大秦君臣生来就不爱笑#

……

章台宫中,大秦君臣被气得或冷面如霜,或怒火熊熊。

周邈终于乖乖巧巧地,道出实情。

“真实情况是,《淮南子》成书于汉武初年,通武侯所言诡异至极的军事布局,恰恰就是汉王朝南方边境的布局。”

“汉武初年,汉王朝对南方东越、南越等国,正是采取的守势。”

“《淮南子》对大秦南征百越的记载,更可能是在借古讽今,把汉武初年的防御局势照搬到了秦南征百越之战中。”

“秦末天下大乱时,南海郡郡尉任嚣临终前将自守一方的任务,交给时任龙川县县令的赵佗。赵佗于是据守三个对外要道,并诛杀不服从自己的‘秦所置长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