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是谁说古人不会做生意的,这不,不是很精明吗? 21(2 / 2)

装了半桶猪下水,背篓重得有些压肩膀,赵珍珠掂了掂,沿着原路离开了瓦市。

回到西街,路过杂货铺时,想到家里没有什么调味料,她又走进去了一趟。里面东西挺齐全,但她最想买的辣椒没有,老板听都没听过辣椒这个词,番椒也没有,想来辣椒还没从国外传过来。

而调料除了常见的盐,酱油,醋,糖,其他如八角、桂皮、香叶、胡椒、花椒等都卖得老贵,赵珍珠狠狠心花了六十六文钱,才堪堪得了小几两。

老板给她包好,笑眯眯道:“姑娘,不是我说,你要的这些东西,也就我的铺子里有,我这可是费了老大劲托人从西域运回来的,别的地方,我保证你见不着。下次有需要,记得再来找我。”

赵珍珠敷衍地点头,把东西收好,正要走,又听老板问了一句:“介意我问问你要用它们来做什么吗?”

老板也知道这句话问得冒昧,但他真是好奇。原本这些香料都是西域那边的大户人家调香用的,这边几乎没有这个需求,他也就试着弄了点回来,卖了许久,都没卖出去个一斤半两,今儿赵珍珠算是大客户了。

没有什么不能说的,赵珍珠简短道:“调味。”

“哦。”老板若有所思地应了声,殷勤地送她出去。

接下来路过近城门的打铁铺时,赵珍珠再次顿住脚步走了进去,不过这次什么都没有买,铁铺里没有她想要的东西,但老板心思挺灵泛,接受定制,于是,赵珍珠付定金定制了一套煎饼的工具,加一个炉子。

七七八八加起来,花了三贯多银子,赵珍珠心里虽肉疼,却也热乎着,她找到挣钱的方向了,一定可以挣得回来的。

背着有点沉的背篓,走路辛苦,赵珍珠向来不亏待自己,又花钱坐了车,不过不是包车,而是恰好赶上了张大牛的牛车,花了两文钱准确来说是一文钱回去的,因为算上早上那一趟,她相当于坐了一个来回,有折扣。

车上的人不全是早上一同坐车来的人,但都听了点她的事迹,出于忌惮,虽然她买了不少东西,但没有人敢多嘴细问。

赵珍珠乐见其成,她忙了一上午,早累透了,只想安静地歇一会,但也不敢闭目休息,眼睛时刻注意着周围,这年头这么乱,谁知道会不会发生什么突如其来的危险?

就是这一警惕,她忽然发现牛车不远处,有个老汉被两个三十岁左右的汉子拦住了,一个汉子长得人高马大,下巴处有个显眼的刀疤,另一个汉子矮小许多,面上看着也比较和善。

离得不是很远,加上牛车一会才上路,赵珍珠隐约听到矮小的汉子请求老汉带他们兄弟俩进城,说他们是走亲路过,没有进城的路引,但想进城玩玩什么的。

大概是他们付的报酬不低,老汉答应了。

三人有说有笑地开始往城门走,走了几步,高壮的汉子似有所感,突然回头看向赵珍珠所在的方向,与此同时,赵珍珠正好低头捂嘴咳嗽,两人堪堪错开了视线。

“大哥,怎么了?”矮个子男人问了一句。

“没什么。”高壮汉子摇头,应该是错觉,他们没有引起注意,那不过是个头上绑布条的普通小农女,不可能识破他们的身份的。

等三人顺利进了城,等牛车开始上路,赵珍珠绷到极致的神经才微微放轻松,好险。

那两个汉子的身份有问题,她原本只是因为好奇而稍微留意了一下,但很快就发现了微妙之处,他们的鞋子和衣服并不搭。

衣服是粗布做的短褐,普通百姓一般就穿这种,但鞋子却是动物毛皮做的中筒靴,一般人穿不起。而且靴子内侧磨损得有点厉害,不是正常走路的磨损,她推断是经常骑马的磨损。因为这年头骑马的人一般都是穿这种靴子的,保护脚踝。

当然,靴子的不寻常不足以说明他们有问题,让赵珍珠最后下结论是因为那个高壮汉子的敏锐。

据说经常铤而走险和特种职业的人感官是很敏锐的,赵珍珠怂,发现靴子的不寻常后,立即低头捂嘴咳嗽,掩饰自己,现在她庆幸自己的怂,不然,她极大可能就成了那个壮汉的目标了,那一眼的血气凶性,她没直接对上眼都感觉到了,来人绝对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非良善之辈,又需要经常骑马,又没有路引,再结合这个时代的背景,除了马匪,赵珍珠暂时想不到其他可能性了。

赵父遇马匪而死,陆北编造的悲惨故事根源也在马匪,如今她随便出个门也遇上马匪,赵珍珠头一回真切感受到了这个世道的乱,以后如果没有事,真不能随便出门……个鬼啊,她刚花出去这么多钱,不出门挣回来,一家五口人吃什么?吃空气吗?

这些马匪到底进城做什么?是久留,还是只是路过,亦或是为了寻找城里的富户当肥羊?能不能来个强人把他们收拾了?她真的很害怕,啊啊啊啊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