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有点自大,有点离经叛道,但也足够清醒,足够通透 34(2 / 2)

赵珍珠适时地解释:“伯母,那是我自个琢磨出来的花样,我给取名叫土豆丝饼,葱油饼,鸡蛋灌饼,白菜盒子,韭菜盒子,我做的数量不多,味道也是自己瞎弄的,你们别嫌弃。”

赵大伯闻言好奇地凑头去看,嗅了嗅鼻子,道:“闻起来这么老香,有什么好嫌弃的?”

他口水被勾坎了出来,催促着媳妇赶紧去热热。

赵伯母端上来的羊奶有煮开过,里头还加了糖,喝起来有淡淡的甜味和腥味,第一口吃不惯,但多喝了两口,好像就又感觉挺好喝。

双胞胎不一会就喝得津津有味,对赵大伯道:“大伯,奶奶好喝。”

“好喝就多喝点,家里有的是。”赵大伯生养了两个孩子,大女儿出嫁有几年了,嫁到的人家离得有点远,家境也不大好,不想拖累娘家,每年最多回来一两趟,生的外孙女他总共没抱过几回。小儿子又没成家,正是稀罕孩子的年纪,故他看着双胞胎的眼神就格外的慈爱。

这么一双年幼可爱的孩子,可惜他的弟弟、弟媳福太薄,看不到他们长大,他忍不住私下感慨。

赵珍珠喝得大口,一碗奶喝下去时,赵伯母端着热好的饼上来了。热过的饼香味比冷的时候浓厚好几倍,赵大伯迫不及待拿起一个盒子掰成两半,三口两口把一半送进了嘴里,“好吃,面饼又酥又软,馅鲜香得恨不得把舌头都咬下来,比县里卖的虾仁馄饨味道要好。”

话音刚落,屠大彪回来了,嗓门老大地道:“爹,你说什么比县里的虾仁馄饨味道好?”

他说完,才发现了赵珍珠等人,同样是愣了一下,然后摸着脑袋不好意思道:“珍珠……妹妹,你和小四小五也在啊!”

赵珍珠在观察他,身高八尺,浑身肌肉,站在那就像小塔一样,面有横肉,看着确实是凶相,但因为清亮的眼神,摸头的傻样,倒也有点憨厚感,不那么吓人,应该是能带去做生意的。

她再次甜甜地喊人:“大彪哥。”

屠大彪闻言嘿嘿嘿地笑了起来。

等过了一会,屠大彪搞清事情原委,也尝了他爹剩下的一半韭菜盒子,惊为天人道:“珍珠妹妹,你手真巧,怎么能做出这么好吃的饼?”他想了半天,想出一个比喻,“比我娘做的羊肉都要好吃。”

这比喻一出,直接得了他娘重重的一巴掌。

赵珍珠耐心地等他们吃完,笑盈盈地问:“那大彪哥觉得我要是去县里瓦市摆摊的话,能卖得出去吗?”

“当然。”屠大彪十足肯定地道,他时常和他爹赶着出圈的羊去瓦市卖,买过不少瓦市的吃食,他敢说,除了少数肉,没一样有他珍珠妹妹做的这韭菜盒子好吃。也不知馅里加了什么,香得他馋虫大动,有的话,吃十个都不带够瘾的。

可惜他只吃到了半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吃上。

到了这个时候,赵珍珠也不绕弯子了,她看着赵伯父,直言道:“我今儿来,一是想从伯父家买一些鸡蛋回去;二是我打算去县里瓦市做这门小吃生意,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想请大彪哥当我助手,酬劳我暂不确定,得先去试卖一天才知道。”

话一出,屠家人都震住了。都以为赵珍珠是来求帮忙的,没想到赵珍珠是给屠家送好处来的。

确实是送好处,赵大伯心想。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了鸡,鸡蛋在村里是销不出去的,得拿到县城里卖。而拿到县城里卖,固定的支出就有入城费和给瓦市交的摆摊费,生意不好时,收入仅能覆盖过支出,白忙活一场。

生意好时,一天能挣上个几百文,听起来不错,但生意不好的时候比生意好的时候多太多了。一般酒肆和大户人家都有固定的采购渠道,轮不上他们这些无亲无故又无后台的小老百姓,仅靠县里的普通居民买,真卖不出去多少。

又说请儿子去干活,屠家以前是从外地逃荒到帽儿村定居下来的,田地少,以打猎为生。现在打猎不能养家糊口了,就干起来养殖。但养殖也没养太多,多了卖不出去,压根用不着三个劳动力。

且很快就不止是三个了,儿子马上要成亲了,成亲后就是四个。四个正儿八经的劳动力,养十来只羊、几十只鸡,一年到头恐怕仅能挣出活命的口粮,谁出了点事,都挪不出钱来。如果儿子能去干点别的,相当于给家里创收,是大大的好事。

虽然酬劳没定,但赵大伯一个常年来往于瓦市的人并不迂腐,他认为根据生意的好坏来定酬劳其实最为公平。

他心里激动,但比起激动,他先替赵珍珠担心上:“珍珠啊,做生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亏损是很正常的,你得保证自己能承担得起亏损才行。除此,你一个未嫁小娘子,一旦抛头露面,想找好夫家就难了,就算有人一开始不介意,等你进门时可能也要以此挑剔你。”

他没有说,你退过婚,亲事本就比别人艰难,再抛头露面,以后真的只能在歪瓜裂枣里挑了。这世道,女人是很难的。

赵珍珠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挺起了胸脯,“伯父,我就是因为考虑到亏损,才决定从小吃摊做起,小吃成本不高,就算卖不出去,我大不了拉回家自己吃。正好天气冷了,东西能放得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