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风雨 21(2 / 2)

顾恒之缓步走上前去,躬身行礼道:“陛下,可否容微臣看一看汪大人手中的书信?”。

仔细地翻看了一会儿,顾恒之的脸色有些凝重,言道:“陛下,这些书信上的印章,确实与我临川卫的帅印极为相似,但绝非是如今在册使用的。若是微臣记得不错,这倒像是三年前,在北山口一役中损毁,后来陛下赐给了微臣的那枚印章。那印章的左下角被摔坏,即使修复后仍有一条轻微的细痕,陛下可两厢验看”。

孝安帝闻言,点点头,北山口一役,临川卫因为军需物资的补给问题,损失惨重,当时负责后勤保障的,正是自己最宠爱的周贵妃的胞弟,太仆寺卿周天云,贻误军机,本该处斩。

但他实在禁不住周贵妃的苦苦哀求,看着爱妃梨花带雨的容貌,难得的心里一软,便判了鞭笞三十,罚俸半年,总算是保下了周云天的命。只是终究亏欠了顾恒之,所以过了两个月,便将那枚修复的帅印赐给了他,这事亦载入《印石录》中,有据可查。

朝堂上皆是人精,听了顾恒之的话,自然明白,那枚修复的帅印是几个月后才赐下的,谁知道经历了几手,又或是被有心人做了手脚,那么汪澜手中的这些书信就极有可能是这段时间伪造的。

“既是如此,那便请顾大将军将那枚损毁的印鉴拿出来,交给下官查验一番,以证清白”,汪澜不阴不阳地说道。

顾恒之面色沉静如水,心知今日之事,恐难善了,便跪下朝着孝安帝行了个全礼,说道:“数月前,小女出嫁,微臣将此印送与小女,一来是为了彰显皇恩浩荡,二来也是为了告诫小女,时刻不忘修身做人的道理,还请陛下赎罪”。

虽说印鉴已废,但毕竟曾执掌一方军马的调动,更何况还是皇帝御赐之物,转赠他人,确有不妥之处。不过,此事早已在皇家的《印石录》中备案以查,说白了就是一块废石头,如果皇帝没有意见,那便是小事一桩,端看皇帝对此事的态度了。

手指“笃笃笃”地敲击着案桌,孝安帝看着殿中群臣,眼光逡巡之间,众人皆纷纷低头,这种天下至尊的感觉真好。须臾,他方才轻声说道:“此事就此作罢,不过,顾卿下次提前告知朕一声为好”。

顾恒之闻言,心中一松,连忙点头应下。

“适才汪澜所言之事”,孝安帝缓缓说道,“为避免将来纠葛不清,还是查清楚为妥,桓英,你亲自去趟忠勇侯府,向宁安县主讨要那枚旧印,做个比对,也好还她父亲清白”。

桓英公公闻言,连声应诺,快步离去。

这几日,顾嫣然的身子愈发懒散,便命人在水榭上支了个躺椅,整日卧在上面休憩。

听闻桓英公公来了,她还有些睡眼惺忪,顾嫣然自小便经常随母亲清河郡主去宫中玩耍,自然知道桓英公公是皇帝最贴身的近侍,便急忙命人引了过来。

桓英上前行礼道:“给县主娘娘请安,您身子可还好?”。

顾嫣然笑道:“托您老的福,一切都安好。公公素日里常在陛下跟前,事务繁忙,怎的今日来我府中,不知有何要事?”。

“奴家是奉陛下之命,前来取回大将军送给县主的印石,就是之前临川卫使用过的那枚旧印,大将军说已经送给您,做了嫁妆”,桓英言道。

顾嫣然闻言,心中猛然一惊,她虽天真烂漫,却也知道无端取回旧印,必定事有蹊跷,难道爹爹出了什么事情?

她想到这里,脸色愈发难看,桓英是何等眼力,自然看出了顾嫣然的忧虑,他看着顾嫣然长大,又曾受过清河郡主的恩典,多少有几分情意在,便出言安慰道:“县主勿忧,大将军暂时无碍,只是陛下想取回县主手中的那枚印章,做个比对罢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