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魏国公更不会容忍! 11(2 / 2)

他依旧一脸晦气,对着张老道抱怨:

\"皇帝的这个户籍制度,眼前有利,长远有害。表面上井井有条,行业分类清晰,便于管理。

但等到皇帝百年之后,这种制度将成为祸害社会的毒瘤。\"

\"偏偏这该死的制度,现在成了我们的绊脚石。\"

窦澈满面愁容。

他和张老道一早想破头,甚至想出了几个逃出皇城和金陵的方法。但所有事情都卡在了户籍制度上。

不得不承认,朱元璋创立的以业着籍制度,在这个新王朝交替的时代,是对社会的强有力管控手段。

却让这对老少在此感叹不已。

短暂而无奈的沉默后,张老道随手拿起旁边的杂粮饼咬了一口,含糊不清地说:

\"说到底,大明沿用了元朝的部分政策,以业着籍,本质上还是源于元朝的户籍制度。\"

\"说实话,虽然这该死的制度让我们寸步难行,但也没你说的那么糟糕。\"

\"老道我,还挺欣赏如今的洪武皇帝的。\"

\"我也欣赏洪武皇帝,他再造华夏,雄才伟略,毫不夸张。\"

窦澈也拿起一块杂粮饼吃着,翰林院禁止明火,每日饭菜就是热茶配这种饼子。

尤其窦澈和老道要借午餐时间密谋大事,更不可能像普通庶吉士那样去专门的食堂用餐。

咽下一口饼,窦澈缓了口气,继续说道:

\"但这并不阻碍我指出他的策略缺陷,沿袭前朝的政策,那套东西维系了多久?而且前朝的政局真的稳定吗?\"

窦澈冷笑一声,手指遥指皇宫的方向。

\"等着瞧吧,老道士。若陛下能从病榻上分出心神,首要之事便是整治前朝那些**的政客。\"

\"如果是我,我会从清理空白文件开始。\"

窦澈话音刚落,一直静静倾听的朱标猛然一震,难以置信地盯着窦澈。

朱元璋秘密下令锦衣卫调查空白文件的事,朝廷上下唯有朱元璋和朱标知晓。即便那些文臣武将猜测陛下可能在此事上有所动作,也仅以为是彻查贪污之举。

无人看出,这是朱元璋与朱标清除前朝政治影响力的手段。

朱标再次抬头,凝视那个半掩在阴影中的身影,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如今,作为代替朱元璋长时间处理朝政的朱标,他见到人才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是否会引发陛下的疑忌,而是此人能否为己所用。

朱标本想上前表明身份,但想到窦澈与张老道的对话似乎透露出对陛下的不满,再加上昨日听到关于窦先生的所作所为,他转念一想,拉过旁边的寿春公主低语了几句。

\"什么?大哥你要——\"

\"快去!\"

寿春公主瞪大眼睛,愣愣地看着大哥,不明白身为太子的他为何会有这样的请求。然而看到朱标严肃的表情,她只能勉强点头,悄无声息地溜出了藏书阁。

片刻后,寿春公主捧着一套青色的六品官服跑进来,一边帮太子大哥换衣服,一边满腹牢骚:

\"大哥,你何必要穿这套六品官的官服?想让那个窦某说实话,直接下令不就行了?\"

朱标面色一沉,低声训斥:

\"荒唐!历来名士,君选臣,臣亦选君。

昔日昭烈皇帝三顾茅庐成就霸业,今日英才,理应以礼相待。\"

说完,穿上青色的六品官袍,朱标整理了头上的乌纱帽,随手拿起一本厚重的书籍,绕过书架走向窦澈。

走近后,朱标听见窦澈正边嚼着饼边含糊不清地慷慨陈词: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人的身份一旦定型,再无其他可能,社会的动荡与毁灭便已悄然酝酿。\"

闻言,朱标不再掩饰,大步走过书架,朝二人走去。

窦澈和张老道见有陌生的年轻官员靠近,立刻停止交谈,起身警惕地注视来人。窦澈甚至握紧了手中的筷子,戒备地看着朱标,生怕刚才的话被朱标听见了什么。

感受到二人的排斥与警惕,朱标呵呵一笑,站在几步之外,向二人拱手行礼:

\"二位请了。\"

\"在下太子府府丞朱然,闻两位大人高谈阔论,心生敬仰,特来拜访。\"

\"还请二位原谅冒昧。

见朱标态度谦恭,窦澈和张老道脸上的戒备逐渐消退。两人交换了个眼神,窦澈领会,脸上绽开笑容,上前几步,亲切地握住朱标的手臂:

\"哈哈,朱大人过谦了,我们只是闲聊罢了。妄议国事,倒让朱大人见笑了。\"

\"在下失言,请朱兄海涵。\"

一边介绍自己和张老道,窦澈一边观察朱标神色。对于他们刚才的政论,窦澈其实并不介意。他和张老道并非正规官员。

但他们的言论若是传到朱元璋耳中,老朱也只会一笑置之。现在关键是确认朱标是否听到了他们想要逃离金陵的计划。

窦澈的谨慎试探并未逃过朱标的眼睛,这正合他意。朱标微笑,主动拉住窦澈的手臂来到原位坐下,挥手说道:

\"实不相瞒,窦兄之言,在下深以为然!\"

\"如今朝廷弥漫着前朝风气,实乃祸端!\"

\"长此以往,大明之乱不远矣。\"

听朱标这样说,窦澈和张老道的神情明显缓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