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愿为大明武侯 55(2 / 2)

然而此刻的小院里,却坐着一个久违的身影——一位不修边幅的老道士。窦澈一看见这位老道士,不禁心头火起。

“我说老道士,这些日子你跑哪儿去了?”

“我差点让人给宰了!”

“你?被人杀?哈哈……”

张三丰半眯着眼睛瞥着窦澈,对他口中的话语毫不信以为真。要知道,这个小子仅用短短两刻钟就学会了自己钻研数十年的拳法,并且当着他的面已经开始融会贯通。

若非窦澈底蕴尚浅,此前从未接触过内家拳法,或许就在那个早晨,这小子就能创造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拳术。

张三丰自认天资卓越,在武当山观龟蛇二山,耗时数十年苦功,竟还不如窦澈半个时辰领悟得透彻。

凭借这套拳法,除非置身于大军阵中,天下间又有谁能与窦澈匹敌?故而,张三丰对窦澈并未表现出多少好感,径自询问起来:

“我出宫时听说,你又和皇上闹矛盾了?”

“能和皇上互看不爽却又安然无恙的,你小子算是头一号。”

窦澈点头,实在疲惫至极,没有多言,径直回屋倒头就睡。待他醒来时,已是次日午后。

窦澈利索地收拾行李,同时简单向张三丰讲述了这两天发生的经过。听完窦澈的叙述,张三丰沉默片刻,然后长叹一口气,拉窦澈在一旁坐下,认真地问:

“你自己是怎么想的?还是坚持以往的态度,宁死不做官?”

窦澈先是摇摇头,继而又点点头。

“说实话,太子待我如亲兄弟,我内心深受感动。”

“况且他人已视我生死如草芥,我又怎能坐以待毙?”

窦澈坐在椅上,右手食指与中指无意识地揉搓着。张三丰看出,此刻窦澈的心情并不像他表现得那么平静,而窦澈的声音仍在继续:

“但我仍坚持我的原则,要么不涉足朝堂,不论是行走江湖行医救人,还是隐居山林修炼成仙,我都无所谓。”

“但如果决定步入朝堂,我绝不可能成为任何人的棋子!”

说到这里,窦澈像是做出重大决定般,抬眼看向张三丰。

“我可以成为任何人的臣子,并必将以国士之礼回报,但前提必须是以国士之礼待我。”

“但我决不可能沦为任何人的奴隶,更不可能折腰屈节,变成任人摆布的犬马!”

窦澈的声音坚定有力,回荡在这间堂屋里。张三丰这才首次意识到,窦澈看似波澜不惊的内心深处,竟蕴藏着如此宏伟的志向。

他定定地看着窦澈年轻却略显沧桑的面庞,许久之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果真如此,窦小子,所有人都低估了你。”

“你的志向,是要成为诸葛亮那样的人物啊!”

窦澈起身,背对张三丰,仰望西斜的夕阳,声音却如朝阳般充满力量:

“窦澈愿为大明之武侯!”

“也只愿为大明武侯!”

张三丰注视着窦澈那挺拔的背影,陷入沉思。这是窦澈第一次向外人袒露他的志向。

张三丰清楚,窦澈虽行事谨慎低调,但其内心的傲气却高不可攀。他活了两百多年,见识过无数人,却从未遇到像窦澈这样傲骨铮铮的人。

如果让他用一个字来形容窦澈,他不会依据窦澈那超凡的悟性给出一个“才”字,而是会选择一个“傲”字。

一身傲骨,孤傲不群。

正因这份不知源自何处的傲气,窦澈看待人从不关注其身份地位。他会因朱标的隐瞒而拂袖而去,也会因朱标的真诚而肝胆相照。

这一切,无关太子的身份,只关乎朱标这个人本身。同样,朱元璋在他眼中,皇帝的身份似乎并无特殊之处。

张三丰百思不得其解,窦澈为何能做到如此洒脱,如此……遗世独立……

他只知道一点。

像窦澈这样的角色,千载难逢。

想通这一点后,张三丰摇头感慨,诚挚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既然如此,即便是为了太子,老道我也建议你不要再排斥做官这件事。”

面对窦澈疑惑的眼神,张三丰娓娓道来:

“太子只为你,甚至不惜牺牲你这位左膀右臂,这是极为难得的情谊,你万万不可辜负。”

“再者,诸葛亮不也是丞相之尊吗?归根结底,也是朝廷官员。”

“我的建议是,你不必再纠结太子幕僚的身份问题,找个机会重新谋个官职。”

“哪怕让太子安排你在东宫任职,也算有个台阶下,不是吗?”

说到这里,看到窦澈眼神中流露出的质疑,张三丰连忙笑着补充:

“当然,老道我完全支持你的理念。”

“如果你想随我一同前往武当修炼,咱父子俩今夜即刻启程。”

“当然,若你需要斟酌一下那位老道长的提议,他也能作为你的中介,与太子和皇后沟通此事。”

此时,张三丰含笑而言。

“这几日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