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贺岁宴 107(2 / 2)

这个新年,因梅殷呈上的奏疏,注定无法平静度过。

目睹朱标脸上的沉重神色,梅殷微微垂首,满怀歉意地说:

“皇兄恕罪,是臣考虑不周。”

朱标挥手示意,大度回应道:

“怎能怪你?”

“你受命巡视九边,履行职责乃是分内之事。”

“此次你能及时察觉北元入侵,并集结兵力将敌寇驱逐出境,保障百姓安宁。”

“这便是你的功绩,毋需过分自谦。”

“然我汉家王朝遵循耕战之道,与北元那些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迥异。”

“欲彻底铲除蛮夷犯边之举,即便是秦皇汉武亦未能达成。”

“然而,百姓何其无辜,竟因我辈无能而遭受苦难。”

朱标骨子里透着一股深深的悲天悯人之仁君情怀,

此刻,他首先想到的是边境百姓所承受的苦难与哀伤。

“可怜这些百姓,也无法过个安稳年。”

“皇兄不必过于忧虑,待来年大军北伐,必能将这些敌寇一举歼灭。”

“或许还能直捣黄龙,攻至北元王庭也说不定?”

梅殷显然注意到朱标脸上的悲悯之情,故而刻意以轻松的语气回应,

试图缓解朱标的情绪,朱标果然笑了笑,摇头不语。

先前压抑的心情也因此舒缓不少。

“即便攻至北元王庭又能如何?”

“一时之功并非长久之策。”

朱标抬头望向东宫方向,脑海中闪过一张面孔,

不禁感慨万分地说道:

“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北方隐患,不知那位能否有何良策。”

“说起来,近日也不见他踪影,他近来在忙什么呢?”

梅殷听到朱标突如其来的问话,一头雾水。

他瞥见朱标脸上已然轻松的表情,思索片刻,小心翼翼地询问:

“皇兄说的是……谁?”

“哦,没什么,你明天就会见到他。”

朱标如此说着,侧目看向梅殷,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

这莫名的眼神,一时让梅殷颇感困惑。

诚然,朱元璋挑选女婿的眼界确实独到。

即便像欧阳伦那样的人,在督办川陕军务时也表现得颇有声色。

当然,走私贪腐是另一回事。

想到这里,朱标伸出手拍了拍梅殷的肩膀,嘱咐道:

“既然宁国已有身孕,你就应回去好好照顾她。”

“十月怀胎充满风险,务必……小心谨慎。”

提及此事,朱标的心情再度沉重起来,转身阻止了梅殷的相送,独自走向东宫。

梅殷望着朱标略显落寞的背影,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他深知自己的叔父,即汝南侯梅思祖,与朱标自幼相识。

自然清楚朱标刚才那番话,无疑触及了他内心深处最为隐秘的痛点。

当年,朱标与常氏鹣鲽情深。

常氏身为将门之后,性格爽朗刚烈,与朱标的个性形成互补,

连朱元璋和马皇后都十分喜欢这位儿媳。

可是常氏却不幸因难产离世,这也导致朱标乃至朱元璋对朱允炆这个实质上的 长子嫡孙始终难以亲近。

作为朱元璋最宠爱的女婿,同时也是朱标的旧友,梅殷对此段往事记忆犹新。

如今看着朱标这般落寞的身影,

梅殷心中涌起一阵悸动。

大明王朝不仅面临外部危机重重,内部亦是困顿交织。

若至明年,朝廷仍无法提出妥善的边防策略,

那么,作为驸马的自己,也应当挺身而出。

不过是长期驻守边疆,以身许国罢了。

只是苦了宁国……

梅殷闭上眼睛,轻轻摇头。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梅殷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明白自己的军事才华,相比父亲尚有差距,

更不用说与其他那些治国良将相较。

在战略层面,自己亦不具备辅佐朝政的眼光,提不出那种一劳永逸、彻底解决 边患的高瞻远瞩之策。

自己所能做的,不过是凭借一身武艺,精心训练精锐之师。

确保在自己驻守的关隘,不让任何蒙元军队越过关卡一步。

决心既定,梅殷转身朝着宫门之外走去。

隆冬腊月,雪花伴着冷风飞舞,竟在空荡无人的皇宫长廊中营造出一种悲壮 的气氛。

次日清晨,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