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共订三约 131(2 / 2)

李管家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之中。

然而李管家毕竟跟随郭桓多年,经历过风雨洗礼,

片刻之后,他已经下定决心。

抬头看向洛珏,诚挚地说道:

“洛东家,我们同意您的条件。”

“请问何时交接比较合适?”

洛珏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

“即刻便可。”

数个时辰之后,

李管家他们带着满载琉璃珍品的大车,朝着自家营地行进。

这满车的琉璃珍品是他们的全部家当,既有运送至草原的无数价值连城的汝窑瓷器,又有他们先前积攒的所有金银财宝。

此刻,他们已别无选择。

为了保护这批珍贵的琉璃珍品,

李管家甚至不惜重金雇佣了一批蒙古骑兵,沿途护卫。

望着李管家消失在草原边际的背影,

洛珏脸庞上勾勒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总算成功诱使他们入局。”

凝视远方草场片刻后,他转过身来,对身边的随从叮嘱道:

“向金陵传信。”

“郭桓此番必将血本无归!”

“可以告知主人在金陵开始售卖琉璃珍品了。”

随从领命,立刻走进帐篷,不久后,一支由十几人组成的马队从营寨疾驰而出,直奔燕京边关。

而在另一边,护送着满载琉璃珍品,如同守护眼珠般小心翼翼的李管家,

在一路忐忑不安中,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营地。

他用手中的一袋黄金打发走了那些蒙古骑兵,

而后亲手揭开篷布,一件件将车上的琉璃珍品搬进帐篷内。

接着,他颤抖着手,细心地触摸着这些形态粗犷、充满浓厚西式韵味的琉璃珍品。

说来也有些讽刺,李管家一路上因这些琉璃珍品弄得倾家荡产,\"

直至此刻,他才亲眼目睹这些令自己深受其害的物件。

李管家的手掌仔细摩挲过每一件琉璃珍品的表面,甚至将灯火移近,逐条纹路地审视这些琉璃珍品的工艺。

待他逐一研究完毕,李管家才重重地舒了口气,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汗水如雨下。

不得不承认,尽管此前洛东家开出的价格和条件极为苛刻,但他所提供的货品品质确实堪称上乘。

难怪能在草原上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

李管家走南闯北,眼光独到,一眼便看出这些琉璃珍品源自极西之地的风格。

这种工艺,除非对此类风格有深厚造诣,否则绝无可能仿制得出。

至少证明,那位洛东家确实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门路。

只是……

每当想起洛珏不准他们在草原上售卖的禁令,李管家便深深地叹了口气。

实际上,若按他的意愿,现场售卖无疑是最佳选择。

当前草原上的琉璃珍品价格日新月异,正是热销之时。

但现在只能退而求其次。

静候春暖花开,待边关开放后,再将这些琉璃珍品运往中原出售。

虽然这样必定会有不少损耗,在中原的售价或许也无法达到草原这般高价,但这已是他们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

想到这里,李管家的心再度悬了起来几分。

边关封闭,他即便想将草原上的变故通报给郭桓,也是毫无办法。

只能随机应变,独自承受这份压力。

然而,李管家并不知晓,他的背后始终有一双眼睛在默默地注视着他。

待夜深人静之际,这人悄无声息地潜入帐篷,仔细查看那些琉璃珍品。

随后趁月色骑马迅速穿过边关,径直深入内地。

最终,一份密奏落到了朱元璋的书案上。

“毛骧,此事做得不错。”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点点头,审阅着手中的情报。

自始至终,朱元璋未曾放松对郭桓等人的追踪调查。

而这条走私路线,在郭桓等人暴露后,自然也未能逃脱朱元璋的洞察之眼。

朱元璋对走私事件的异常沉默,一部分缘由在于朱标和窦澈对此已精心布局,他欣然期待年轻一代经受些挫折磨炼;另一部分,则是因为仅凭单一的走私案件,无法从根本上撼动一个庞大利益集团根基,其重心仍锁定在空印文书案之上。

此前关于这支走私商队的情报,朱元璋向来置若罔闻。直至窦澈无意间泄露了琉璃器的秘密后,朱元璋才对这件事产生了关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