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乡试主考 136(1 / 2)

这就恰好为郭桓他们提供了运作的空间。

若窦澈果真大胆论述盐法改革,

无疑会让朱元璋认定他与张士诚之流别无二致。

届时皇威震怒,刀剑加身,转瞬之间。

而这也恰恰显现了郭桓与开济的手段高明,

他们身为朝廷重臣,惯于权谋斗争,

先前郭桓之所以选择刺杀,是因为低估了尚为平民的窦澈。

而今窦澈已挂上了定远伯的头衔,一跃成为朝廷体系中的一员,

他们便瞬间转换策略,运用起擅长的朝堂较量。

笑声过后,开济再次拿起文书,审视片刻,接着建议道:

“那窦姓小子狡猾得很,若他看出其中陷阱,未必会按照我们的设想作答。”

“倘若他中规中矩地完成试卷,我们将难以应对。”

“我提议,我们在他那份《论边贸疏》上再添一把火,让户部和刑部广为传阅。”

“让金陵城所有人都清楚知晓窦澈秉持何种思想。”

“届时他若按规矩答题,我们便将他的试卷置于榜首,公之于众!”

“表里不一,口蜜腹剑,阿谀奉承。”

“到那时我看他还有什么脸面立足在这庄严的朝堂之上!”

“妙计!”

开济的提议得到在场两人的热烈响应,脸上均洋溢着志得意满的笑容。

显然,这对窦澈而言,确实是一处进退维谷的困境,

尤其在他与朱元璋关系并不融洽的情况下。

这样一个触动朱元璋忌讳的问题,不论窦澈如何应对,似乎都难逃一场注定的悲剧结局。

同时,郭桓的举措合理合规,无人能挑剔出其间的任何瑕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