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殿试(一) 109(2 / 2)

《论问帝王之策与帝王之心》

“古之帝王,承天之命,治世之责在肩。其策之良莠,关乎社稷之安危;其心之所向,牵系万民之福祉。

问帝王之策,乃求治世之方。策者,计谋也,方略也。帝王之策,当以民为本,以国安为要。须广纳贤才,听谏纳言,明辨是非,方能制定出利国利民之良策。

然策之施行,亦赖帝王之心。帝王之心,当有宽宏之度,慈爱之仁,坚毅之志。宽宏则能容万物,慈爱则能怜众生,坚毅则能克艰难。

昔尧舜之治,以仁为本,广施德政,天下归心;桀纣之暴,残虐无道,民心离散,国亡身灭。故帝王当以尧舜为范,以桀纣为戒。

问帝王之策与帝王之心,实乃治国之要道也。策为术,心为道。术道相辅,方能成就盛世之业。

夫为臣者,当以忠直为本,直言进谏,辅助帝王行良策,正其心。君臣协力,同心同德,则国家昌盛,百姓安乐。

是以,问策问心,乃为君为臣之责也。当铭记之,践行之。”

李景行觉得自己写的很不错,既写出了了问题,又暗暗拍了明宗帝彩虹屁。还把担子分摊给群臣,这样皇上大人的压力就减轻多了。

把写好的稿子放在一边,沈易又开始看下一篇,沉浸在做题氛围里的李景行,压根就不知道 皇帝大人此刻已经在它身后站了好一会。

等皇上走到其他人面前,又好几人发现了皇上的身影,吓得笔尖一抖,卷面就被墨团弄脏了。

心理素质也是考试的一环,这些考生心理不够强大,就算学问再好那也没什么大用。

李景行那边自从皇帝走后,太子又去站了好一会,基本上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要往李景行旁边站一会。

李景行考试的时候,哪里管得了这些,他此刻都要被第二题给吓死了。

哪有皇帝问他们这群学生,天罚如洪水、地动、瘟疫、战乱、干旱是不是他这个皇帝有罪!

李景行只能说皇上是个狠人,这一题要是写不好,以后的官途大概不会顺利了。

与此同时,大殿内也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吸气声,看来都是被这道题给吓到了。

李景行其实已经有了思路,只能尽力往科学方面想,灾难来临,我们不能阻止,但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去挽救。

“《谏君书》

圣上陛下,伏惟圣躬万福。学生今斗胆进言,以解陛下心头之忧。

夫天宅**,干旱洪水,地震频生,此皆自然之现象,非陛下之过也。陛下心系百姓,日夜忧劳,然天灾之降,非人之所能左右。

天者,不测之风云也。其变化无常,非人力所能控。干旱洪水,地震之发,皆天地自然之力,非因陛下之德政有阙。

陛下仁政爱民,广施恩德,天下百姓皆感陛下之仁厚。然天灾之时,陛下亦无需自责,盖因此非人力可防。

**之事,或因奸佞之徒,或因百姓之过失。陛下当明察是非,惩恶扬善,以正天下之风。

今之要务,乃团结百姓,共抗天灾。陛下当振臂高呼,鼓舞民心,使百姓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望陛下宽心,勿以天灾之事责己过甚。陛下之圣德,天下皆知,百姓亦将永感陛下之恩德。

圣上,学生今欲陈天灾**之自然性,以释陛下忧责之情。

夫天灾者,乃自然之力也,非人之所能左右。其成因繁杂,非独陛下之过也。

天象变幻,气候无常,旱涝震灾,皆自然规律所致。地之运动,气之变化,非人之所能掌控。

陛下仁德广施,政通人和,然天灾不可避。其来也,不因德政之缺,亦不因陛下之过。

**者,或因人为过失,或因社会矛盾而起。此乃众人之责,非陛下一人所能承担。

陛下治国有方,然百姓之众,难以尽善。人之过失,时有发生,非陛下所能一一规正。

故遇天灾**,当以自然之态度观之。察其缘由,寻其应对之法,而非归咎于陛下。

陛下当勉力救灾,抚民安众,调配资源,以渡难关。

学生望陛下释怀,勿以天灾**而自咎。信自然之理,明事之原委,则民心可安,国家可定。

学生不胜惶恐,敬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