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游之二 21(2 / 2)

傅应明却指着生卒年月,1966年去世了!大家都没有话说,默默地瞻仰了一会雕像。悄悄离去。

歌德曾写过:对每个时代来说,不管是地位低下的民众或仆役,还是公认的胜利者,他们作为凡尘间的凡人,其最高的幸福只有人格。

一个被伟人赞誉有加的人,遇到一个思想混乱的时代,他越理智,他的命运就越悲惨。即使他们被众多的有利因素簇拥着,依然也会如此。

关中月心里难受起来。再没有高谈阔论。傅应明与跖越走越远了,青檬紧随其后追赶过去。

路过鱼尾狮雕塑,也是瞥了一眼,原来是新加坡共和国忠邦城与新都县结为姊妹城的纪念标志。

她又看到李德裕等古人的塑像,也不再探究为何把这些人像安放在此。

有一棵广玉兰,旁边是两句诗:志坚如铁凝霜雪,花洁如冰胜芙蓉。玉兰是关中月最喜爱的花树。

已经看不到他们三个人了。

关中月又落单了。她索性看起了楹联,原来这才是桂湖森林公园的前门。

游客自五湖来名苑重妆白荷丹桂醺芳径; 才人羁万里外故园胜昔绿树清溪绕画廊。

这副楹联典故比较多,书法艺术也值得欣赏。但不知这么好的字这么清新的楹联入了那三个人的眼了没有。

到底是文化底蕴深厚,楹联密集。关中月连连赞叹,一一拍摄,把这些楹联匾额拍得清清楚楚,留待回家后细细观赏。

盛世重稽文,稚子阙,升庵祠,史传遗泽同沾溉; 名湖新拓地,桂延香,莲泛艳,人并流云信往还。

这是周虚白先生1988年为新都桂湖所撰书的对联,悬挂于桂湖正门牌坊上。意蕴深厚,格律精工,充分展现了桂湖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美好的人文景观。

“稽文”,考察、研究历史文化。这句是是盛世重视研究历史文化。接着列出新都区两处具有代表性的厚重名胜,一是“稚子阙”,一是“ 升庵祠”。 “稚子阙”是东汉循吏王涣的墓阙,在新都督桥河村。王涣字稚子,新都人,东汉贤吏,曾任河南温县县令,因惩治豪强有功,惠及一方百姓,凭其显著政绩擢为兖州刺史,汉和帝永元十五年(103)又任洛阳县令,永元十七年(105)死于任上,洛阳人曾为其立祠。就任期间,因深孚众望,温县、洛阳两县人民缅怀生前恩德,护灵归葬故里,并于墓前立双阙。 “升庵祠”是明文学家、学者杨慎故居所在地,位于桂湖中。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以淳世风,隆教化,让世世代代受益。

下联的“桂树”象征清正崇高的品质,“莲花”象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标格。“延香”二字,隐喻前贤的清正品质和卓著业绩千古流芳,世代承传;“泛艳”二字,彰显出四海承风的新气象,足令人欣慰。“人并流云”极言游览人数之众多;“信往还”,写旅客的闲适自得,暗寓盛世人们生活的幸福。

观西蜀风光四十顷澄湖在望;播南垂教化五百年文献犹存。 此联意思大概就是说桂湖公园面积甚大,风光很好,是西蜀第一,杨慎虽被贬南方边陲,但是他对边民的教化功劳很大,名垂青史。

关中月是一个生性善良且性情温和的人,身处贫困之中也会感到幸福,所以她热心于公益事业,不仅参加各种志愿服务,还关注老弱,救助困苦,得到过市政府授予的的“道德模范”称号,当她看到桂湖公园大门外的益善亭时,就感到格外亲切,仔细记下益善亭的楹联:

为时代歌,发公益心,益人益己名千载;

怀实践志,行慈善事,善始善终利众生。

这是她关中月的毕生理想,也是她行事为人的自然本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