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游之四十一 64(2 / 2)

得汤郁郁,白云生谷。

清而不薄,厚而不浊,

甘而不哕,辛而不螫。

老夫手风,须此神药。

眼花作颂,颠倒淡墨。

跖又开车带她们到了“酒圣山”。山脚下,一位美丽的女子正骑在雄狮背上、神态祥和,双手结印于胸前。酒圣居然是女性,叫仪狄,令关中月很诧异。 关中月欣赏周围,发现酒泉涌动,象征着酒圣造化玉液。西侧路口立着的巨石上大书“酒圣山”之象形文字。酒圣身后是255级阶梯。石梯是鲜艳的中国红花岗岩石,两边配以青石,色彩和谐,令人赏心悦目。石梯尽头也是一位站立在金毛雄狮身前的女神,双手环着一个酒坛。

左边也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酒圣注》,落款是王国春,刻着这样一些句子:“五谷精华为舞,百花朝阳相随。跨驾圣山雄狮,驰骋环宇神州。集结万物灵气,化作琼浆玉液。圣盛太平酒世,奉献天下人家。”

嗅着花香与酒香,拾阶而上,山上树木葱茏,芳草茵茵。登上海拔358米的“酒圣山”顶,可见一观景台。那里是“圣山广场”,有个名叫“奋进”的大型雕塑,上面是集团公司的标志,下面的五组三角形代表五代五粮液人,象征五粮液人用脊梁支撑五粮液集团奋进、爬坡、不断上进。另外,广场上又有不锈钢铸造的三五朵蘑菇做装饰,旁边有休闲座椅。

在山顶另一面,有一个五粮液“日月宫”,两个屋顶有点像天坛的建筑物衔接在一起,据说一个代表日,一个代表月,五粮液就是与日月同辉的精华,日月宫是接待顶级贵宾的地方。

可能来五粮液参观的贵宾不少呢!那天那时门没开,关中月和母亲在门口站着拍合影时,头顶上轰隆隆的一架大飞机飞过,她们仰望飞机时,看到那座瓶楼恰好在酒圣山中轴线上。

下山沿原路返回,浓浓的酒香味又弥漫在空气里,他们贪婪地吸着,跖赞叹不已:“五粮液人,甚至整个宜宾人有酒相伴,这日子过得真是有滋有味。”

他们看到车间之间的巷道边绿树成荫,一天红色的横幅拉在两行树之间,上面是“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奋力谱写中国梦蜀地篇章”。

在一面墙上,又贴着一些标语,也有一个欢迎词,关中月第一次看到这种句子:“热烈欢迎公司盘存领导小组莅临车间检查指导盘存工作”,其中“公司”和“莅临车间”两处用白纸黑字,其他字都是红底黑字。

母亲问道:“盘存是什么意思?”

关中月道:“我也不知道。”

跖说:“盘存就是盘算着,存一些酒给领导过年喝。”

关中月哈哈大笑起来。

出了大门,关中月再次发现,又有一排酒瓶,大概是说明酒器包装的演变过程,边上是陶罐,然后是各种瓶子,瓶子仍然是不锈钢做的。

一边有一个椭圆形的碑,碑的下部四个字是“以此为镜”,碑文潦草,但仔细看,还可以认出,是“我们为消费者而生而长,先天下消费者之忧而忧,后天下消费者之乐而乐,如此而已,别无他求。” 套用了范仲淹的名言,好像是哪位领导的急就章。侧钤印为红色的“敬业奉公”“精艺克靡”。

往前走,关中月又看到几位古人塑像,她不知道是哪位好酒者。塑像背后是一块方石,刻着邵雍的句子:“人生八十古来少,前除年少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更有忧愁与烦恼。朝里官大做不尽,世上钱多赚不了。官大银多忧转深,落得自家头白早。不必中秋月中明,不必清明花也好,花前月下且高歌,只需满把金樽倒,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里高低新旧坟,清明大半无人扫。”

关中月对母亲说:“看得人神情凄凉。”

跖问啥意思,关中月也不知其意义所归。

关中月查了一下网络,得知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的邵雍,称为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

匆匆看完五粮液酒厂,跖说:“感觉酒厂在宣传方面费了心思,有许多创意。”

关中月道:“但是我总觉得杂乱无章,没有主题,也没有统一的风格。一个企业,文化的事还需要文化人来定调。乱弹一气,不成章法,难免引人诟病。”

关中月又给傅应明和跖讲起她听说过的几起饮酒过量殇了人的事件。

她的一名学生卜梦露的爸爸,在煤业集团工作,是个销售部经理,年终大检查期间,陪上级领导检查安全作业,一日之内喝了三场酒,第三场在一家楼上包厢,已经喝得踉踉跄跄的他,一脚踩空,滚落下去,后脑勺磕在水泥台阶上。人就昏迷过去,再没有醒来。

卜梦露的妈妈是煤矿医院的护士,眼睁睁看着她的丈夫昏死过去。她居然冷静异常,不哭不闹,打电话叫回了丈夫的四个亲弟兄和三个结拜兄弟,找了律师,跟矿上谈判,最后拿到了高额的赔偿款和丰厚的抚恤金。

等到女儿上了大学,工作签到了蜀地,妈妈全款在天府新区为女儿买了一院别墅。

这个孩子的母亲算是清醒有智慧的女人,明白人死不能复生,给自己的孩子安顿好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可能是在护士岗位上见得多了,她已经理智到了冷酷无情的程度。

“而黑子却死得太窝囊。”关中月继续讲她的老同学黑子的死。

“他结识的人比较多,比较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