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棉甲VS铁甲 107(2 / 2)

大家这才感兴趣,然后纷纷上来查看,这才发现这新的棉布和之前见过的棉布差异还是很大的。

然后经过一番研究,黄旭终于弄明白了。

现在市面上的棉布是属于木棉,而黄旭手中的这个棉布是属于草棉。

两者虽然听起来差不多,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怪不得那些工匠能这么快把棉花织造成布,感情原来是有基础的啊。

木棉产量质量全面落后于草棉,所以木棉无法作为经济作物,养活不了人。

但是草棉花骨朵多,纤维质量更好,所以草棉也就是俗称的棉花才可以作为经济作物。

众人在弄清楚棉花的优势以后就开始帮助黄旭进行规划,因为多一种布料对于大唐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而黄旭显摆完以后最关心的还是制作棉甲。

明清两代全是棉甲的天下,只有唐宋才以铁甲为主。

棉甲的防护能力肯定是不如铁甲的,但是其他的特性却能把铁甲秒成渣。

首先就是穿戴方便重量轻,人体活动范围大能够做出的动作更多。

其次保暖性更好,更适合北方作战以及寒冷天气作战。

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诗曰: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就是说的铁甲在面对寒冷天气时的无奈局面。

最后就是成本了,棉甲成本远远低于铁甲,并且耐用,在南方铁甲容易生锈,而棉甲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而棉甲更适合大批量装备。

明朝历史记载:见雨不重、霉鬒不烂,鸟铳不能大伤。

结实耐操成本低廉是军品的第一原则。

在牺牲些许防护能力之后换来这么多的优点,很明显是非常划算的。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选择了棉甲,而铁甲在南宋的步人甲之后就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因为蒙元时棉甲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

蒙元虽然残暴,但是对于工匠的重视是封建王朝里最高的,远超后面的明清两朝。

所以毫无意外的黄旭把棉布列为了战略物资,并没有打算拿来赚钱,而基于棉花而延伸出来的棉甲,被列为重点研发项目。

这件事肯定是要黄旭亲自带队操作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