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善后 111(1 / 2)

经过半个月的整理,黄旭才带着一众随从进了魏州城。

魏博之地的杀伐给了本地的众多豪强大族们上了很生动的现场教学课,所有死硬份子一个不剩。

能躲过清洗的多是些小门小户和及时投效的豪强家族,他们个个战战兢兢。

接下来黄旭要面对的局面要比这次突袭更加严峻。

朝廷方面,到底是什么态度,还要看锦衣卫在长安的活动结果。

魏博兵在高骈军中是什么情况,得知自己家没了会有什么反应?这还是个未知数。

而成德军的报复,是黄旭的头等大事。

成德军在河朔三镇里是实力最强的,也是传承最稳定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成德军只换了三个姓氏。

而现在掌握成德军的是回纥王氏,拥有步兵五万,骑兵五千。

河朔三镇互为姻亲,虽有摩擦但是一直是守望互助的。

魏博被夺,成德军必然兴兵报复,不管是出于利益考虑,还是出于互助考虑。

果不其然,在消息传到赵国公王景崇这里的时候,王景崇大怒,立马开始调集兵马,发兵攻打黄旭。

王景崇出步兵一万,骑兵两千,在冀州集结,从冀州南下,准备夺取魏博。

大军集结的消息很快就被锦衣卫从冀州通过信鸽传到了黄旭的手里。

从冀州南下首先就是贝州,黄旭决定在贝州给成德军一个教训,彻底展露自己的实力。【贝州在河北省邢台市】

贝州在唐初叫清河郡,清河张氏是大唐十国柱之一,清河张氏是在五姓七望之下的第一世家。

清河还有个五姓七望之一的崔家,这些人在黄旭的清洗中没少被牵连,但是现在还不是让他们彻底消失的时候。

战场位置选择在贝州,同样是藏着黄旭肮脏的小心思的,战火波及无辜嘛,我也不想的。

此次通过战力来确定一下自己在北方的地位,省得以后大家动不动就打自己的主意。

另外一方面也是给朝廷中施加一点压力,朝廷如果要搞事情,那清河崔氏就必须得倒霉。

可以说贝州阻击战的位置选择的是既巧妙又阴险,起到了一个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黄旭当然没有这么高明的手段,这个位置乃是郭青林定的。

郭青林的意思就是要让崔氏在朝廷中出大力,承认黄旭在曹州以及魏博等地的合法地位,要不然就以黄旭的清洗力度,说不定就把清河崔氏给直接清洗了。

这厮惯会灭族。

这种暗示自然会传递到朝廷里的,黄旭根本不操心。

其实自安史之乱以后,世家对于朝政的影响就一落千丈了,唐朝的党争也可以理解为世家大族跟科举贵族争夺朝政的话语权。

黄旭当然是要被划分到科举派的,你看黄巢积极参与科举的劲头就知道了。

所以朝廷的表态可想而知,崔氏被拿捏了命脉,结果肯定是朝廷只能承认黄旭的地位了。

回到清河这边说起,清河一马平川,骑兵开道很难防守的住。

所以据城而守是大家的共同决策,唯有黄旭提出要在城外平原上跟成德军较量一二。

众人不解,于是黄旭拿出了铁丝网战术,就是盘成圆圈的钢丝圈。

众所周知,铁丝网,战壕沟,重机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三大宝贝。

重机枪黄旭这辈子估计是没什么指望,但是铁丝网和战壕沟,这两项应用现在是可以拿出来的。

特别是铁丝网上再拧上铁骨朵,碳基生物没有不怕的。

越挣扎缠的越紧实,收到的伤害就越大。

战马被缠,就会立即开始疯狂蹦跳乱蹬,除了立即杀马,无解。

动作慢一点战马就能把骑兵给踢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