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60(2 / 2)

收电费的说会跟领导反映一下。

应该可以免除前几个月欠的电费,然后重新供电。

她还拉了电灯开关试了下,发现电灯真的亮了。

这也意味着,从这个月开始,李想国就得自己交电费了。

现在居民用电也没有电表,所以采取的是包灯制。

这几间房里一共有六盏灯。

都是十五瓦的白炽灯泡,每个月每盏灯需要交一千块的电费。

所以李想国每个月需要支付六千块钱的电费。

如果没遇到收电费的,那就要去街公所那里找电力所的人缴费。

如果三个月不交电费,会被断电的。

至于自来水的水费,这个阶段是没有的。

都是付费安装,免费使用的。

甚至很多吃水困难的地方都是免费安装,免费使用的。

只有到了六十年代开始,才会开始收费。

不过也只是按照人头收费,又不考虑盈利问题,比起后世便宜很多。

房子的东边,靠近院墙的地方有一眼井,李想国也没靠近去看。

李父的信里面也提到过,这井水味道不好,煮饭烧菜是不行的。 最多也就是打来浇浇菜园子,就是洗衣服水碱太大也不容易洗干净衣服。

最后,两个人去了后面的角门,将门闩拿下来,就原路返回去了前面。

这门在院子的西北角,如果把跨院和中院合起来看,倒也符合从前的规制,跟前面的正门遥相呼应。

不过毕竟是后门,也不可能走车或者是搬运大件的物品。

所以这角门修得很窄,只有七八十厘米的样子,别说马车,就算是两个人并排都无法进入。

车上东西粗粗地看过一遍,李想国让他们把那两个衣箱搬过来,摆到了厢房的卧室里面。

再挑了个小点的陶缸摆到厨房,方便以后存点水,留着洗漱用。

剩下的东西,除了脸盆和脸盆架,别的就没让他们搬下来了。

后面的房子两个单眼灶也都装着锅,李想国也打定主意,以后就在那里煮饭烧菜。

也省得在厢房这里做了什么味道大的东西,还会出现哪些小说里面写的,有不开眼的寡妇,孤老婆子上门讨饭。

自己有那些东西,就算吃不完,拿来喂狗不好吗?

厢房这里的灶台就算了,即便怕火炕返潮或者冬天要烧炕取暖,最多也就是添一锅水慢慢烧着呗。

毕竟有空间,种下些粮食什么的,想来烧灶的柴火是不会缺的。

至于烧柴草木灰太多,那也无所谓。

至少这么大的一个园子,拿来肥田也挺好。

甚至这后面的巷子也要比前面的胡同窄上很多,马车根本就没法在巷子里调头。

几个人搬了东西,全都放到了西边空着的那个房间。

原本这间,恐怕就是李父想用来当成书房的。

不过看着书架,他也叹息一声。

之前听王湘说过,原本有好几个书架。

上面都是放着满满的书,现在不止书架只剩一个,上面的书连半个书架都没放满。

剩下的,不是被他们给卖了就是被他们给拿来擦屁股、引火了。

而且剩下的这些,也基本都是一些外文的图书,不是俄语的,就是英语的。

俄语两辈子都没学过,所以看不懂。

英文书籍,李想国扫了一眼书名,看着也都像专业书。

比如,《how the Steel was tempered》,这明显就是一本冶金专业书嘛!

抽出来翻了几页,他也确定,这本的确是阿历斯布朗的英文译本。

也是当年梅益翻译中文所用的版本,中译本八年前就由新知书店出版发行。

建国后,更是先后发行了五版,对国人影响至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