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朝廷暗流涌动 3(2 / 2)

伏梅不受家人待见,而下人们又是最会看人眼色的。

————

朝堂上。

“皇上,您勤政为民,也得注意身子啊。”

说话的是大太监赵屏海。

皇帝抬眼瞧了赵屏海一眼。

怎么觉得这死太监是在嘲讽自己呢。

天盛国昌隆多少年了,皇帝一直以来就是个甩手掌柜,自己只要不作死,就永远享得荣华富贵。

现在突然发生妖物作乱的奇事,作为皇帝的他,也不过是将众心腹大臣召过来,让他们帮着想办法而已。

皇帝没好气地朝一屋子的人问:“众爱卿,有没有想到办法应对啊?”

姜忠儒站在最靠近皇帝的位置,他轻蔑一笑,扯着嗓门就说道:

“今日犬子出马,没多久就降伏了那些妖物,皇上实在无需如此胆怯。”

当皇上面说皇上胆怯?

一屋子的人,不论是什么政见,在此刻全部默契屏声。

皇帝自然也知道自己被当众轻视了。

可是说这话的可是大将军,几乎掌握着天盛国全部的兵权,在这危急关头,他哪敢跟大将军反驳?

皇帝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

此时另一个声音嘹亮地响起:

“谁又知将军是不是过分轻敌了呢?”

众人皆将目光集中到说话之人身上。

梁颂仁。布衣出身,靠着自己白手起家,不仅武艺了得,文墨也精通。

他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梁颂仁最初靠立下屡屡军功,一再升迁。

后又热衷古籍,创作出不少名词名篇,拉拢文人墨客,成为一众文官崇拜的对象。

并且这个姓梁的还出了名的大慈大悲,经常发善心办粥厂,动不动就给穷苦百姓施粥,在民间积累了极好的名声。

百姓们感念他,各种赞扬梁大人的儿歌、绕口令层出不穷。

姜忠儒可从来没有过这待遇。

他心里很不平衡。

明明这个国家是靠他,才能保持安定。

这个姓梁的,不过是做了一些人人都能做的事情,就如此受百姓爱戴。

况且。

姜忠儒狭长的眼底泛起杀意——

前几日那封检举自己贪污的奏折,梁老儿真当自己浑然不知吗?

幸亏自己在皇帝身边有眼线。

赵屏海帮自己拦下了那封奏折,没让皇帝看得见。

真是给他脸了,现在居然敢当众质疑自己。

姜忠儒大声地呵呵一笑,看都不看梁颂仁一眼,“梁大人怕是忘了自己几斤几两了,要不是看着皇上的面子,你给我拭秽都不配!”

“你!皇上面前你敢如此言语!”梁颂仁顿时红了脸。

“皇上面前?皇上面前你还敢跟我叫板呢,我又有什么不敢的!”姜忠儒怒目。

众人见这情况是要吵起来,纷纷出言劝和。

皇帝倒不介意自己的威严,不过他最怕看人吵架了,“众爱卿莫要激动,还是好好想想对策吧!”

姜忠儒闻言,抢先道:

“臣以为术业有专攻,想要还是得请道士来看看才好。”

“臣认识丹符宗的一位道长,此人功力深厚,擅长降妖除魔。不如就让臣请这位道长出山吧。”

“经费方面,还请皇上全力支持。”

好吧,重点其实是最后那一句。

皇帝听到“经费”两个字,凝眸深思了一下。

自己本来还要留着去年国库的余钱,为美人造宫殿啊……

“好吧。”不过这种事情,皇帝不得不答应。

“梁爱卿,大将军劳神费力,你也不能闲着。”

“朕现在命你带领御林卫,协助大将军,加强盛都防守。一定要找出妖物余孽,将其铲除!”

梁颂仁神情凛然,“臣领命。”

姜忠儒却顿时警觉起来。

那封奏折,在皇帝查阅之前就被撤了下来,原封不动送到了姜府密室。

皇帝现在为什么要多此一举,还将御林卫的兵权交给梁颂仁?

难道皇帝察觉出什么端倪了?

姜忠儒悄悄观察梁颂仁的表情——

他眉头紧锁,为了妖物的事儿神色严肃,似乎也没什么异常。

————

回到府中。

姜忠儒坐立不安,总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皇帝一向不问朝政,今日怎么突然要给梁颂仁放兵权?

御林卫数量不多,却堪称天盛国最优秀的护卫兵。

高振皇帝舍得拨给梁颂仁使用??

不行。梁颂仁肯定有鬼。

姜忠儒打算给点颜色给姓梁的瞧瞧。

他现在有兵权又势头正旺,动不得他,不代表动不得他的手下。

陈伯钧。姜忠儒想到这个名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