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来自北电的一封信,笔友是文艺女青年】(2 / 2)

重点针对语文、英语、政治这三大项。

90年代早期,文科生是考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

历史跟地理很多都是要死记硬背的,李艺书背不下来,他选择了放弃。

政治的话,跟语文差不多,只要能填满,阅卷老师多少都是会给点分数的。

............

就这样,晃眼到了四月底,李艺书再次收到了“竹叶”的来信。

这回信中没有在提及北电对他的讨论,也没有了关于《那山那人那狗》的一些疑惑,有的只是“竹叶”一些琐碎的日常生活,包括为李艺书这位未来的学弟、介绍了一下北电校园内的环境与发生过的一些趣事。

想想也是,过了大半个月了,他李艺书又不是什么大名人,只是一个新生而已,又还没有入学,能被讨论上几天已经很不错了。

先下国内讨论电影最多的,应当是张一谋在拍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妻妾成群》也因此大红大紫,成为了当下很多文艺青年去书店必买的一本书。

这年头电影对原著小说的加持还是非常大的,往往一本不怎么畅销的书,如果被改编成了电影,那么立马就能卖出比原本高出好几倍的销量。

后来莫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调侃当初《红高粱》被翻拍成电影后,出版社又找他重新加印了好几次,让他狠狠的赚了一笔稿费。

在学校的时候,李艺书就看到有好几名高中同学,抱着一本《妻妾成群》在哪儿叽叽喳喳,大谈自己的读后感。

但硬要说这本书火,倒也没那么火,真正火的还是港台传来的武侠小说跟言情小说。

国内的话,王硕前年在《当代》双月刊发表的《永失我爱》,在今年初刊印出了单行本。

李艺书没看过这本书,但是从几个班级女生的讨论中,大致得出这就是一个“身患绝症”的悲伤爱情故事。

从这几名女同学的口中得知,这本书最近还挺火的,貌似已经卖了七八万册了。

听到这个销量,李艺书不震惊是假的,就这么一个“绝症爱情故事”就能卖这么高?

而且看那些女生们,一個個喜欢的不要不要的。

要不自己也写一本赚点稿费?

越想越觉得可行,毕竟高考结束到开学前的暑假太过无聊。

李艺书倒是想再拍一部电影,可现在手头上还有一部《那山那人那狗》等着参展,不如潜下心来学学“创作”,他记忆中可是有不少国内外的优秀电影,很多都是适合改编成小说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艺书开始“创作”了。

考虑到时代背景,还有这年头的阅读习惯,最终选择了《情书》这部日本纯爱电影进行改编。

因为以前没写过小说,也没看过原著,完全之照着电影情节进行小说化,所以在李艺书写了几千字后,不确定自己写的好不好。

恰好在跟“竹叶”的回信当中,逐渐的确定了对方是“她”的身份后,就把自己写的稿子誊抄了一遍,一同寄给了对方。

想看看这位女文青是不是喜欢这个故事。

一开始光看字迹,李艺书还不好说对方是男是女,但是从文字的描写,包括她写来的一些内容,很具有这个时代文艺女青年的风格——无事话悲秋,欲语泪先流。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