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迟来的对不起(2 / 2)

然后急切的问:“有消息了?”胡濙点点头。

“那消息可靠吗?”

“可靠。”胡濙说。“你,你见到他了。”朱棣的声音有些颤抖。

胡濙没有说话,而是拿出了一封信,建文帝的亲笔信。它由朱砂写成,朱棣焦急的一把拿过来,借着昏暗的烛光,开始看信。

信的内容没有太多的内容,这是一封道歉信,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叔叔相信这事是真的。其他的问题都需要胡濙替他转达。朱棣看完信的最后一个字,信纸突然无风自燃。掉在羊毛毡上,然而只是烧毁了信纸。连一根羊毛也没有烧着。

永乐帝很惊奇,他怔怔地看着胡濙,想着他给自己一个答案。

胡濙说话了:“回陛下,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手段,只是不重要了。先太子让我给你讲的第一句话就是,以前的事情就像这封信一样。还说你看过了就全明白了。”

永乐帝眼睛开始慢慢泛红:“他说这都是他的错,也是我们注定的命运。本来我们可以联手治理好我们的国家,只是当时他太年轻,犯了许多的错误。他说他给我道歉,不该让我背负这么多,这么久的负担。”

顿了一下:“有什么话不能当面说呢,非要闹到当初那个地步。我也是心有不甘啊。他逼我太急,我何尝不是也逼他太紧呢?当时他还那么年轻,我没法想象他这几年是怎么过来的。”

接着他看向胡濙:“你既然见到了他,能详细跟我说说他的情况吗?”

胡濙边将他见到的朱允炆的形象描述了一番,朱棣自觉的代入了大哥朱标的样子,一个人一旦怀旧就会絮叨,一絮叨一些藏在记忆深处的情感就会迸发出来。说到高兴处便哈哈大笑,说到悲伤时,便忍不住流泪。

君臣两个人说一阵,笑一阵,哭一阵。一直到了后半夜。

哪里有什么口信,这是远在三清山的朱允炆在远远的操控着一切,他通过铜鉴查看着叔叔的一举一动,通过传音符纸给出许多标准的答案。谈话过后胡濙会什么都忘记,只知道自己完成了任务。

哪里只是他对四叔的愧疚,也有朱棣对朱允炆的愧疚。正是:

青灯君臣成三人,谁又是臣谁是君?

双人流的六行泪,臣报君信君做臣。

蜡烛千里互凑对,回顾往事试假真。

一声道歉双容动,道是真心换真心。

建文帝也勾起来许多美好的回忆,没有什么仇恨是在时间里放不下的。况且他知道他的叔叔即将归天,他的任务也将圆满,老君还许诺了几天不错的假期。

彻底解脱了,二十年的疑问、忧虑、期待、愧疚、恐惧,在那个夜晚之后,全部烟消云散。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无论如何,两个人这一刻都得到了解脱,虽然来得迟了一点,但毕竟还是来了。

自此,胡濙回朝继续当官,郑和已经不需要带着特别的任务巡海了,他唯一的使命就是宣扬大明威德,德服四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