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天才的成长(2 / 2)

我的论据一下子就完善了,这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穿越了,培育了一只厉害的猴子。吴承恩就是他的徒弟,替他记下了这个故事,还去网上胡言乱语。

后来被生活所困,便去买了他的书籍,去一点点的学习。去看。一开始是不理解的,一直到那三年被困在一个地方的时候,慢慢的看了下去,慢慢的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羞愧的删除了自己曾经的胡言乱语。

那些年,我不上班,也没有收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比什么时候活的都要满足,我一再的和朋友们讲,无聊的时候不要看这些东西,因为会害了你的一生。人会沉迷在这些东西里,比如佛经,比如哲学,不够聪明的人会迷失在文字里,最后将自己学成一个废人。

你会发现你和周围的人很难再去融合,有一个阶段不愿意和人争,也对所有的很多东西不再感兴趣,每天对着那些奇怪的书籍,忘记了家务,生活。甚至有时候连吃饭也忘记了。我最长的时候是三天不想动,也不吃东西,除了撒尿喝水,就是对着书本发呆。

幸好这三年大家都不出门,不然你会被当作一个异类。一个不合群的人,是无法在社会正常生活的。

最近不读书了,开始胡乱整理自己许多奇怪的想法,我觉得这个人和孙猴子是有关系的,只不过他不再是猴子的师父了。因为他也是个猴子。一个封建王朝里真的在闹天宫的猴子,但他不是孙悟空,他们是同行者,用我们的词语叫做同志。

我们的小王同学被母亲结结实实的教育了之后,也哭过了,感慨也发了。应该是没有写检查,因为我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和文章。

在发感慨的时候,彻底的激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个时代的小孩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娱乐节目可以看,没有报纸电视,没有水果台,更没有真人秀。

唯一的娱乐除了书籍,就是小伙伴们之间的打闹,还有就是有一片神秘的干净的星空,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思考人生和尽最大能力的去展开自己的幻想。

他们也没有数学化学外语物理这些烦恼。人的成功被定义在当官里。就是最大程度的利用自身优势如何去搞好周围的人际关系。这是当时所有读书人的毕生追求。也是真理,因为第一志愿不是做官的话,多少会被别人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你。

我记得有一个山东的名医就是这样当上医生的,一开始拼命的要做官,后来被庸医治瞎了一只眼,当官不要瞎子,无奈去学医,最后厉害到举世闻名,被京城请去给贵人治病,也算变相的成功了。

就像一个人逆潮流说我们不应该挣钱,要躺平享受当下生活,就会被批评教育,被批判。最后成为一个个没有上进心的人,一个无可救药的人,一个社会上的渣渣。

跟上时代的步伐,才是正确的选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