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刘瑾是把愤怒的刀(2 / 2)

所谓的过分,只是咸淡有不合适的时候,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沟通调整,顾客虽然是上帝,但是为了利益有时候坑顾客是很正常的事。

正德帝当皇帝的时候只有十五岁,十五岁的孩子正是无法无天的时候,天上给了他无法无天的最高权力。所以一帮自称文化人的人在给这个熊孩子立规矩的时候,遭到了反噬。就是小皇帝派了一群信任的小太监来跟他们叫板。叫板的结果就是,文人们又败了,被刘瑾抓了一堆的把柄,要整死几个。

由于太监们做的很过分,所以有人不答应。于是一大堆清廉正直的言官被连累了,刘瑾要借此立威。由于朱棣的诛十族在先,许多人吓得都不敢言语了。

王阳明这时候是个小官,虽然官不大,但是胆子大,所以他义无反顾的出头了。因为他爹王状元是帝师,所以刘瑾虽然很愤怒,但是没有杀他。但是帮助跟皇帝作对的人说话的下场是注定的。虽然不死,但是下场是很凄惨的。王阳明被重重的打了一顿屁股。四十板子,结果王大人英雄的活了下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四十板子如果打实了,是不会有活口的。二十板子打死人是常有的事情,而王大人挨了四十板子,屁股打烂了,也不能住院,需要坐牢。皇家牢房里活着出来的不多,但是王阳明却活着出来了,主要还是老爹的关系硬,刘瑾虽然很想杀死王阳明,但是这个时候他不敢朝死里得罪王华。

于是又想了一个馊主意,让王阳明去龙场驿做驿丞。这是个多大的官呢,这不是个官,应该和如今的扶贫包村干部差不多,只不过没有包村干部官大。包的是村里附近的官方招待所。而且很偏远的地区,大概就是类似于如今的一个人的边防小站,一个不小心有可能会被当时的野兽给吃掉。

这样的做法并不能消除刘瑾心里的愤怒,他又派出了杀手,要暗中弄死王阳明。刘瑾为什么会如此的恨这样一个人呢?我猜或许很大一部分和他老爹有关系。新皇初立,权力并不稳定,这个时候身为帝师的王华肯定是各方势力拉拢的对象,老王这样聪明的人,肯定刘瑾不但没有拉拢到,反而受了气。因此要报仇,怎么办。折磨你儿子。我打不了老的,小的我弄死,杀鸡儆猴,这就是敢和我作对的下场。

一来可以震慑那些胡言乱语的家伙们的嘴巴,二来可以向皇帝表明自己的能力,放心,我很凶的。保证能把这帮人收拾的服服帖帖的。如果把权力当做货币的话,正德帝是一个刚继承了无数货币的富二代,刘瑾集团是靠给皇帝服务获取权力的娱乐公司。当一些其他部门想着剥削小皇帝手里的剩余权力时,被刘瑾集团盯上了。

我从来不觉得文官集团是好人,坏人。只是觉得他们很过分,他们仗着人多,总是把过错推给别人,自己躲起来偷偷的享受通过特权剥削社会给自己带来的福利。每次都把罪责推给别人,对百姓的困苦视而不见。他们觉得自己是高高的牧羊者,手底下的百姓就是羊群,有草吃就知足吧,那天老子不高兴,别说吃草了,没有把你们都宰了卖肉才是我对你们最大的仁慈。

估计刘瑾现在看文官集团也是这个态度,不然他不会这么的恨这些人。与其说刘瑾要杀人,不如说小皇帝需要这群人闭嘴,做的很过分,也惹下了许多不该发生的冲突。

刘瑾对于王阳明的处理应该就是要收拾王华了,我派人搞死你的亲儿子,还要搞掉你这个精神领袖。

王阳明的屁股伤应该没有完全好,但是出远门是没有问题的,应该是被刘瑾一顿操作打成了残血,然后让小弟去收割人头。王阳明的血条目前回复的很慢,所以道家功夫,军马功夫都是灰色的,一个没血没蓝的人除了跑也没有别的选择,但是他又跑不过。

没有办法他使用了金蝉脱壳,就是把衣服留下,写了开头的两首绝命诗,造成投水的迹象,跑了。

暗杀最大的坏处是,这个情况下人手不够,也不能动用当地关系大肆搜捕。这件事只能如实汇报给刘公公。然后用也许大概真的死了这种词语糊弄过去。

在哪个通讯不方便的年代,这个事就这样过去了,因为矛盾的主要对象目前不是我们未来的心学大师,他只是一个猴子而已,死活不重要。重要的是震慑住一干猴子不在上窜下跳就好了。

返回